
JAMA子刊:相比于药物TDF,药物TAF会增加暴露前预防使用者的心脏病风险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南加州凯萨医疗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与替代制剂富马酸替诺福韦酯(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 TDF)相比,在服用暴露前预防(pre-exposu
Nature:揭示PLSCR1是一种抵抗SARS-CoV-2感染的细胞自主防御因子
本月早些时候,多国卫生部门证实,BA.2.86---一种导致 COVID-19 的高度变异的SARS-CoV-2病毒---有在世界各国迅速传播的风险。本周,最新的疫苗接种计划将在美国各地展开,但这一最
Sci Data:科学家深入揭示癌细胞及其周围肿瘤微环境之间的串扰机制
来自伊利诺伊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收集了肿瘤中对机械硬度能产生反应的基因表达数据,相关研究或能帮助研究人员理解癌细胞及其周围环境之间的串扰。
Cancer Cell:科学家开发出有望揭示机体免疫学特性的“脂质组蓝图”
来自哈佛医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新方法能同时检测人类免疫系统中向T细胞展示的数千种脂质分子。
Gut:科学家利用DNA甲基化特征能准确区分胰腺导管腺癌和胰腺炎患者
来自德国癌症研究中心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有望找到能明确诊断的特殊分子标志物。在机器学习的支持下,研究人员识别出了一种特殊的DNA甲基化模式,其能以较高的准确性区分慢性炎症和恶性改变的组织样本。
Science:人工智能“鼻子”可以根据分子结构预测气味
在一项取得重大突破的新研究中,来自美国Google Research、莫奈尔化学感官中心和英国雷丁大学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建立了一种仅根据分子结构就能预测其气味特征的工具。它可以识别外观不同但气味相同
Science:重大进展!新研究成功破解阿尔茨海默病中大量神经元丧失之谜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由比利时鲁汶大学佛朗德生物技术研究院和英国伦敦大学学院英国痴呆研究所的Bart De Strooper教授以及鲁汶大学佛朗德生物技术研究院的Sriram Balusu博士领导的一个研
水稻高产高光效种质创新和分子机制研究上取得新进展
近日,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杂交水稻全国重点实验室李绍清教授团队在Science Bulletin发表了题为“Gain-of-function allele of HPY1 coordin
《自然•通讯》发表缪小平/田剑波教授课题组最新研究成果
进一步地,研究者利用该模型系统绘制出中国人群结直肠癌的增强子-目标基因映射图谱,高通量鉴定出超过34,130个增强子-基因调控对,涉及15,121个增强子元件和12,351个目标基因。
问鼎国际,中国肿瘤研究者路在何方?
2022年,美国重启「抗癌登月」计划,目标是在未来的25年内将癌症死亡率降低50%。事实上,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伴随着第一轮「抗癌登月」计划,全球肿瘤领域的研究实现了井喷式增长。同期,中国肿瘤领域研究也
研究人员发表关于植物响应热胁迫的分子机制的综述文章
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林鸿宣研究组和上海交通大学林尤舜研究组联合,在《分子植物》(
科学家发现,紫杉醇类化疗会诱发基质损伤,导致乳腺癌细胞从休眠中“复苏”
近年来肿瘤微环境逐渐成为研究重点,看来,不仅其中的免疫细胞们有不少戏份,基质细胞的重要性也不遑多让呀!
《自然·神经科学》:重大突破!上海有机所团队找到氯胺酮快速抗抑郁作用的真正靶点
陈椰林团队的这项研究成果找到了氯胺酮发挥抗抑郁作用的作用靶点,并发现氯胺酮诱发的致幻作用不依赖于这个靶点。这对于,开发安全有效的快速抗抑郁药物奠定了基础。
Cell子刊:张金方/魏文毅团队通过靶向METTL3让冷肿瘤变热,改善癌症免疫治疗
总的来说,这项研究强调了靶向METTL3可作为改善非小细胞肺癌这种冷肿瘤的免疫治疗效果的有前途的新策略。
科研人员揭示BCL11B与NuRD复合物共同调控T细胞命运的新机制
该研究揭示了转录因子BCL11B在T细胞代谢中的重要作用,丰富了BCL11B在T细胞中的生物学意义。该研究通过解析ITNK细胞的代谢-表观遗传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