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 Sci/eLife:中山大学高国全/杨霞/齐炜炜团队从代谢角度揭示阿尔兹海默症认知功能障碍的新调控分子
研究阐明了Kallistatin调控Aβ蓄积和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的新机制,该机制可能在代谢综合征与认知记忆减退的关联中发挥关键作用,并提示非诺贝特可能具有治疗代谢相关性AD的潜力。
重庆医科大学最新Cell子刊:杨梦柳/李伶/杨刚毅团队提出肥胖及相关代谢紊乱治疗新方法
这项研究表明,下丘脑 FSTL1 是一种中枢胰岛素增敏剂,是对抗饮食诱导的肥胖的关键介质,通过鼻内给药 LNP-FSTL1,可促进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的体重减轻并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自然·代谢》:巨噬细胞竟是个“醋坛子”!中科院/复旦团队首次发现,肝癌用乳酸诱导巨噬细胞合成乙酸,促进自身转移
研究发现,肝癌细胞释放的乳酸会激活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脂质过氧化-乙醛脱氢酶2(ALDH2)通路,促进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合成并分泌乙酸盐,肝癌细胞再吸收这些乙酸盐,合成乙酰辅酶A,进而促进肝癌的转移。
招聘启事-浙大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尹茂鲁课题组
浙大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尹茂鲁课题组招聘特聘研究员、博士后、科研助理
《柳叶刀》:中山大学领衔,中国原创抗癌新药——双抗ADC,晚期鼻咽癌治疗新选择
这是全球首项在经多线治疗失败的晚期鼻咽癌患者中开展的随机 3 期临床研究,也是首个证明双特异性 ADC 临床获益的 3 期临床研究。
《自然》:哺乳还有这种好处!科学家发现,生育和哺乳会促进CD8阳性T细胞在乳腺中的积累,可降低乳腺癌风险,尤其是三阴性乳腺癌
研究者发现,生育和哺乳促进了CD8+T细胞在乳腺组织中的积累,伴随瘤内免疫细胞浸润增加和肿瘤生长减缓。
Nature Biotechnology:微缩战场!在毫米级芯片上,我们能否洞悉CAR-T细胞与实体瘤的生死对决?
本研究在一个小小的芯片上,成功构建了一个带有血管、能够被灌注的“活”的人类肿瘤模型。
上海德达心血管医院成功举办《胸痛的识别和心脏大血管疾病的规范治疗》研讨会
2025年10月18-19日,由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协会主办、上海德达心血管医院承办的"胸痛的识别和心脏大血管疾病的规范治疗学习班",同时也是2025年上海市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胸痛的识别和心脏大血
Cancer Res:免疫细胞也会“双刀流”?科学家教会抗癌战士新招式,专治耐药肠癌
来自伦敦大学学院癌症研究所等机构的科学家们取得了一项研究突破,他们成功改造了一种稀有的γδT免疫细胞,使其能同时通过两种不同机制杀死对化疗耐药的肠癌细胞。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最新Science论文:揭开神经信号传递中的“亲吻-收缩-逃逸”机制
这一“亲吻-收缩-逃逸”机制,不仅统一了争议半个世纪的两种模型,同时提示了神经突触高效与高保真传递的结构基础,也为深入理解神经信号传递、突触可塑性以及相关脑疾病的机理提供了新视角。
NAR:癌症“劫持”了胚胎的基因剪刀?AI揭秘肿瘤高速生长的隐藏开关
这项研究巧妙结合人工智能与基因组学,不仅解开了癌细胞“劫持”剪接系统的分子谜题,也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强大的分析工具。
《自然·免疫学》:科学家发现,淋巴结是免疫治疗的引爆点
这项研究成果,再次证实了淋巴结在抗肿瘤免疫中的作用,以及淋巴结是免疫系统响应免疫治疗的关键,为靶向淋巴结的免疫疗法开发,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