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研究

Nature:受蚯蚓启发,我国学者开发出新一代脑机接口功能电极——神经蠕虫
研究团队受到蚯蚓在土壤中灵活运动和分段感知能力的启发,成功开发出了一种柔性、可驱动、可长期植入的纤维电极——神经蠕虫(NeuroWorm)。
《癌症研究》:内鬼实在太多了!科学家发现,小胶质细胞的TBK1信号激活会吸引乳腺癌入脑
这项研究成果表明,肿瘤相关小胶质细胞的TBK1是乳腺癌脑转移的关键信号分子,它可促进乳腺癌细胞的EMT、迁移和侵袭,为靶向TBK1的药物用于乳腺癌的治疗奠定了基础。
AD:比肩最毒阿尔茨海默病基因!港科大团队发现,TREM2 H157Y危险程度与APOE4相当
研究基于此前团队在香港华人队列中鉴定出的TREM2 H157Y携带者,整合临床病例、神经影像学和血液蛋白质组数据,探讨了该变异对AD的影响。
诺奖得主David Baker推出RFdiffusion3,颠覆蛋白质设计格局,开启全原子生物分子设计新时代
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全原子扩散模型——RFdiffusion3(RFD3),实现了全原子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从头设计,能够在配体、核酸和其他非蛋白质原子簇的背景下生成蛋白质结构,其比前代方法更简单且更高效。
Cell Stem Cell:我国学者发现促进心肌梗死后心脏再生恢复的新方法
研究团队观察到,在小鼠和人类心内膜实验模型中,破坏 LYZ2/LYZ 功能后,心肌细胞具有抗凋亡的益处。
外卖盒/塑料杯产生的微塑料会进入大脑,或增加阿尔茨海默病风险
该研究显示,聚苯乙纳米塑料/微塑料(PS-NMP)能够在大脑中积累并导致认知能力下降,甚至引发阿尔茨海默病,尤其是那些携带阿尔茨海默病风险基因 APOE4 的个体。
CRM:这思路,绝了!中国医大/浙大/复旦团队,将中性粒细胞变成“顺风车”,搭载溶瘤病毒入瘤,上演“车毁瘤亡”
研究结果表明,溶瘤病毒治疗会导致中性粒细胞浸润肿瘤,进而增加耗竭T细胞的占比,损害溶瘤病毒的抗肿瘤效果。
《细胞》:癌症贫血新机制!科学家发现,骨转移乳腺癌细胞会劫持辅助造血的巨噬细胞,偷吃成红细胞的铁,为自己增强抗低氧环境的能力
研究者采用了一种新的体内转移微环境标记系统,结合RNA测序,对乳腺癌小鼠骨转移微环境中的造血细胞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
Nature Methods:结构为桥,语境为王!Spacedust在de novo基因簇发现中的新范式
研究人员开发了一款名为“Spacedust”的计算工具,它不像传统的解码器那样逐字破解,而是通过倾听基因组中基因之间的“悄悄话”,即它们在染色体上的排列组合方式,来推断其功能。
Science:2.7 kb/s!TRACK-IT技术首次揭示Cohesin依赖的过程性运动与染色质动力学
研究团队开发了一项名为“TRACK-IT”的革命性技术,以前所未有的时空分辨率,捕捉到了活细胞内基因组的动态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