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科书要改写了?!《细胞》发现:大结构域是“通关密码”,20% 蛋白质边合成边运输
加州理工学院的科学家们揭示了关于线粒体蛋白质如何从细胞质(细胞核周围的液体)中的核糖体递送到线粒体的新细节。令人惊讶的是,这个过程很大程度上是由蛋白质折叠的技术细节所决定的。
Dev Cell:母体CENP-C恢复哺乳动物受精卵的着丝粒对称性,以确保适当的染色体分离
这些观察结果引出了一个简单的问题:胚胎在第一次分裂前是如何修复这种不匹配的?
Cell Stem Cell:李中伟团队成功构建出功能性人类肾脏类器官
该研究首次利用人类多能干细胞(hPSC)构建出具有复杂三维结构的人类肾脏类器官。
《自然》:饮食+药,神母在劫难逃!科学家发现,无精氨酸/脯氨酸饮食联合二氟甲基鸟氨酸,可让神经母细胞瘤翻译停滞,提升疗效
研究者们发现,调整饮食能够进一步增强DFMO的疗效,辅助神经母细胞瘤治疗。
《细胞·代谢》:实在是太毒辣了!复旦大学团队发现,“最毒”乳腺癌会杀死抗癌巨噬细胞
江一舟/邵志敏团队在三阴性乳腺癌中发现了一个新的肿瘤和巨噬细胞之间的代谢检查点,并证实阻断相关的通路,可以增强免疫治疗对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效果。
Nature Methods:细胞内的“隐身信使”之如何让单个RNA分子在万千背景中“亮”起来
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套全新的RNA成像工具,它如同拥有了“智能识别”系统,只有在与目标RNA结合时才能稳定存在,一旦脱离目标,就会被细胞内的“清洁工”,蛋白酶体(proteasome),迅速降解。
本月话题之「细胞外囊泡」——从科研明星到百亿赛道的崛起与挑战
细胞外囊泡领域正处于从基础科学发现向产业化爆发过渡的黄金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