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ox Biology: 大麻素有助于神经保护,防止氧化性死亡/铁死亡
在本研究中,研究者利用基于片段的药物发现(FBDD)策略,生成了包含CBN和相关植物大麻素特征的化学支架的小分子文库。
Sci Adv│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孙林峰课题组在人体锌离子转运机制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为了解决锌(Zn2+)外流的能量耦合器的争议,并揭示hZnT1的转运机制,本研究尝试纯化全长hZnT1,并使用基于细胞的体内和基于蛋白质脂质体的体外测定系统来确定其耦合机制。
Nature子刊:马骏/刘卓炜/梁晓雨/孙万阳团队揭示肿瘤再生细胞耐受铁死亡的机制
研究者通过细胞死亡检测和铁死亡相关氧化磷脂检测发现,相较于普通肿瘤细胞,肿瘤再生细胞可通过降低铁死亡敏感性来抵抗放放疗。
PNAS | 武汉大学张金方团队发现USP8调控的GPX4稳态能够协调铁死亡和癌症免疫治疗
该研究报道了在肠上皮细胞( IECs )中Usp8的纯合缺失缩短了小鼠的生存期,并伴随着结肠结构紊乱和结肠组织中脂质过氧化的增加。
Nature子刊:李隽/宋立兵/李博团队发现铁死亡逃逸新机制,带来癌症治疗新靶点
该研究阐明了一条逃逸铁死亡的关键通路,溶血磷脂酰胆碱酰基转移酶1(LPCAT1)通过Lands循环增加膜磷脂饱和度,从而降低膜多不饱和脂肪酸水平,保护细胞免受磷脂过氧化诱导的膜损伤。
科研人员报道水稻阳离子通道HKT2;1和HKT2;2/1的离子选择和转运机理
该项工作通过解析水稻HKT2;1和HKT2;2/1离子通道的高分辨率冷冻电镜结构,揭示了HKT两类亚家族对于Na+和K+离子表现出不同选择性的结构基础。
Cell:我国科学家从结构上揭示人类GlyT1的转运机制
研究揭示了全长野生型人类 GlyT1的三种不同构象,从而阐明了底物识别以及三种抗精神分裂症候选药物选择性抑制 GlyT1 的机制。
铁死亡之父最新Cell论文:这种稀有脂肪酸是铁死亡关键驱动因素
这些发现揭示了PC-PUFA2在控制线粒体稳态和不同情况下的铁死亡中的关键作用,并解释了游离脂肪酸对铁死亡的调控机制。PC-PUFA2可能作为调控铁死亡的诊断和治疗靶点。
Cell子刊:贾伟/刘铁民/郑晓皎团队揭示肠道细菌缓解抑郁症新机制
该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群存在显著紊乱,且伴有高香草酸下降,长双歧杆菌可以直接产生高香草酸,而肠道罗斯拜瑞氏菌虽不产生高香草酸,但能够促进长双歧杆菌生长。
Cell:发现diPUFA 磷脂可促进铁死亡
这项新的研究发现,一类罕见的具有两个多不饱和脂肪酰基尾部(polyunsaturated fatty acyl tail)的脂质——称为 diPUFA 磷脂,存在于一系列发生铁死亡的环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