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研发完全解决方案—美谷分子仪器
Molecular Devices公司一直致力于为传统的小分子和大分子药物开发提供革新性的解决方案。其产品以高通量、节省成本、高自动化、高稳定性、容易操作使用等特点著称于业内,被业内公认为高通量药物筛选技术领域的领导者。
PNAS:新型候选药物KJ-Pyr-9分子或可有效抑制肿瘤的生长
当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试图去研究破坏癌症调节子MYC的功能时,他们发现一种像信用卡的新型分子或许可以破坏MYC和其配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DNA“立方笼”可用于传递小分子药物
9月4日加拿大麦吉尔大学最新研究表明,由DNA(脱氧核糖核酸)链制成的纳米“立方笼”可封装小分子药物,并在受到特定刺激后将药物释放出来。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化学》上的此项研究成果,标志着利用生物纳米结构将药物输送到患者的病变细胞又朝前迈进了一步,同时也为设计以DNA为基础的纳米材料开辟了新的可能。 在该项实验中,研究人员首先使用DNA短链创建了DNA“立方笼”,并用类脂质分子对其进行修改。
PLoS ONE:新分子标记物预测哪类患者最有可能受益抗癌药物的时间最长
2013年9月9日讯 /生物谷BIOON/--近日,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分子标记--“Mig 6”,能准确地预测服用一类抗癌药物EGFR抑制剂中两个最广泛使用药物的患者是否有更长的生存期,是否能长达两年。 FDA批准药物--吉非替尼(易瑞沙)和厄洛替尼(特罗凯)用于治疗肺癌和胰腺癌患者,但通常只有少数有EGFR基因突变的肿瘤患者能长期受益,肿瘤大小会减小。
小分子药物可预防致命性辐射病
大规模辐射接触,如切尔诺贝利和福岛第一核电站灾难之后的那类辐射接触,仍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顾虑及军事威胁。在小鼠中从事研究的科研人员表示,一类新的研发用于治疗其它疾病的药物可能会在发生辐射事故时帮助挽救生命。这些药物被称作PHD抑制剂,它们似乎能保护机体免于辐射诱发的胃肠道综合征,这种疾病通常会在接触辐射的2周内引起死亡。
JACS:揭示超分子囊泡实现抗癌药物细胞内转运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伴随着纳米技术的迅速发展,科学家一直致力于开发能够显著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的新型药物纳米载体或药物转运系统。这些药物纳米载体或药物转运系统需具备“智能性”,即不仅需要构筑规整有序的结构骨架实现高效地负载治疗药物,而且可以在人体内病理部位的特定环境刺激下能够靶向性地释放负载的药物,用于特定的治疗,从而有效地减轻药物对正常组织或细胞的伤害。
Nature:新技术揭示机体与药物疗法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
2013年10月15日 讯 /生物谷BIOON/ --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蒙纳士学院制药科学的研究者将药理学、药物化学及前沿的计算机模型结合起来,揭示了机体和新型药物疗法相互作用的方式,这将为研究者开发新型的副作用较小的靶向药物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希望。
:新碳纳米管开发技术有望安全地递送药物到癌细胞
碳纳米管应该能够被人们用来安全地渗入人类细胞并递送抗癌药物或者用于基因治疗的事先经过修饰的DNA分子。尽管在这种概念能够转化为医学临床试验之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英国巴斯大学Sofia Pascu博士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证实这些纳米管能够作为一种“运输载体”进入一些有用的治疗性分子不能穿越的细胞外膜。纳米管只有十亿分之一米长,在自然中能够以诸如蜡烛烟灰(candle soot)颗粒之类的形式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