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Zoologica Scripta:成都生物所树蛙属的系统和进化研究取得新进展

树蛙属(Rhacophorus)目前有80种,分布区域广泛,主要分布于东亚包括中国和日本,南亚包括印度和斯里兰卡以及东南亚包括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由于分布区域的广泛性和该类群个体生活习性的特殊性(大部分物种生活于树林中),该类群的物种一直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部分物种的地位备受争议。

2012-11-18

PLoS ONE:中科院成都生物所发现仙琴蛙的听觉系统具有季节可塑性

蛙类的繁殖行为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春季,雄性进入繁殖季节,开始大声鸣叫,以争夺配偶和领地。此时,雌性的听觉系统需要处理各种复杂的鸣声信号,例如,雌性仙琴蛙可根据鸣声的结构特点判断鸣声是否从洞穴中发出;冬季,蛙类进入冬眠,无需处理复杂的声音信号,此时最重要的是节约能量过冬。由此可推测:蛙类可能在冬季降低听觉系统的敏感性,以节约能量过冬,而在春季提高听觉系统的敏感性,处理各种复杂的声音信号。

2012-11-18

:成都生物所研究发现推动两栖动物适应高海拔环境的候选基因

寻找生物适应高海拔环境的遗传机制是近年来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热点之一,然而已有大部分研究都是针对恒温动物,对于变温动物适应高海拔环境的遗传机制还很不清楚。与恒温动物相比,变温动物在生理和行为特征上都有诸多不同,这也暗示了它们在进化过程中可能有独特的适应高海拔环境的机制。

2012-11-18

世界500强罗氏制药西部运营中心在成都启动

全球最大生物技术公司、世界500强罗氏制药在成都设立的西部运营中心昨日启动运行,这是罗氏制药在中国的首个区域运营中心,负责管理罗氏在西部10省、市、自治区的业务。罗氏制药中国西区总监段炼称,通过与华西医院等医疗机构合作,该公司在中国上市的新产品将在成都进行三期临床试验。罗氏制药昨日还在成都宣布启动“志行西部”战略,将携手中国西部的政府部门、医疗机构,在西部地区推行创新药物和治疗方法。

2012-12-10

成都生物所发明岷江上游地区酿酒葡萄的栽培方法

近日,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一种岷江上游地区酿酒葡萄的栽培方法”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 岷江上游地区是少数名族聚集地区,属干热河谷地带,其光热资源丰富,种植技术落后,尤其缺乏酿酒葡萄种植的科学修剪技术,导致葡萄树势旺盛,营养生长快,花芽分化差,坐果率低,品质差,易感病,果穗松散等问题。

2013-06-12

成都市建成科普基地90个实现全域覆盖

成都市建成科普基地90个实现全域覆盖。

2013-11-25

“国家(成都)生物医药创新孵化基地”建设汇报会在成都天河生物与孵化园召开

2011年10月20日上午,“国家(成都)生物医药创新孵化基地”(以下简称基地)建设汇报会在成都天河生物与医药孵化园召开。科技部社发司副司长杨哲、卫生部科教司副司长刘登峰、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主任黄晶等国家有关部门负责人,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院士、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所长陈凯先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副所长沈竞康研究员、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郭姣教授、成都中医药大学副校

2012-11-19

成都生物所发现一种新的天然脱落酸制备方法

脱落酸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五大植物激素之一,天然型的脱落酸既能促进果实成熟、提高产量和品质,又能大大增强植物的耐寒、抗旱和抗盐碱能力。但是直接从植物中提取天然脱落酸的成本极高,人工合成脱落酸的活性又低,脱落酸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成为空谈。国内外学者利用微生物发酵法来生产天然脱落酸,但产量较低,成本较高。

2012-11-19

成都生物所发明N-烷基多羟基哌啶衍生物制备新方法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N-烷基多羟基哌啶衍生物的制备方法”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专利号:ZL 201010275412.8)。

2013-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