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成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24日成立了“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用于进一步推动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加强对大熊猫等珍稀野生动物的保护。 24日下午,中国国家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司长靳晓明代表科技部正式为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授牌。
成都生物所完成脱落酸高产菌株全基因组测序
3月8日,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在上海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心的协作下,该所完成了脱落酸高产菌株灰葡萄孢霉(Botrytis cinerea) TBC-A的全基因组测序及分析工作。 B. cinereaTBC-A是成都生物所经过多年改良筛选及系统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脱落酸高产菌株。
成都生物所发明一种防治神经衰弱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7月9日,从成都生物研究所科技处获悉,该所“一种防治神经衰弱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获中国发明专利权。 神经衰弱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病症,患者经常感到精力不足、蒌靡不振、不能用脑,或脑力迟钝、不能集中注意力、记忆力减退、工作效率减退、精力不好,白天时常打瞌睡,影响学习和工作,尤其是司机在行使路上打瞌睡非常危险。因此,研制防治神经衰弱的药物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成都生物所发明一种公厕除臭的复合生物制剂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一种用于公厕除臭的复合生物制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专利号:ZL 201210190627.9)。
借智院士专家,推动成都国际医学城健康发展
成都2012年4月13日电 /美通社亚洲/ -- 2012年4月7日,成都国际医学城聘请国内顶级医学健康专业的16位院士、教授成为成都国际医学城顾问团的成员,并在温江举行“成都国际医学城第一届院士专家顾问团成立仪式暨首届年会”。此外,院士专家顾问团还于4月8日对医学城产业定位、项目规划、产业发展、人才资源、专业技术等方向进行深入研究及探讨。
成都生物所动员部署“十二五”规划实施工作
9月7日,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召开专题会议,贯彻落实中科院夏季党组扩大会议精神,并对研究所“十二五”规划组织实施进行部署和动员。所领导班子成员、所党委委员、学术委员会成员、职代会常务主席团成员及各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集中学习了中科院夏季党组扩大会议精神。党委书记汪光泽详细解读了中科院院长白春礼的夏季党组扩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商务部数据显示成都中药材价格指数连续八周下跌
9月14日,中国商务部商务预报,中药材进入收获期,新产药材陆续上市,中药材价格继续走低。上周(9月5日至11日)成都中药材价格指数为113.7点,比前一周下降0.2%,连续八周回落,比7月中旬下降9.7%。其中植物花类、植物根睫类、植物其他类药材价格分别下降2.1%、1%和1%。 报告称,市场供应宽裕,预计后期成都中药材价格指数仍有下降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