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分析前因素对新冠病毒qPCR核酸检测结果的影响

截至最新的指南,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仍然是新冠肺炎确诊的标准。然而,核酸检测由于标本采集的规范性问题、标本质量问题、操作人员技术问题等原因,任有假阴性率。对于新冠检测来讲,假阴性可以导致新冠病毒感染者被漏掉。 2020年4月11日和19日,国家卫健委连续发布《关于进一步巩固成果提高医疗机构新冠肺炎防控和救治能力的通知》及《关于进一步做好疫情期间新冠病毒检测有关工作的通知》,强调:各级医疗机构,包括县级医院、各级疾控机构及独立设置的医学检验实验室等单位局应加强实验室建设,提高核酸检测能力。 新冠在武汉爆发初期,在无专家共识,医疗物资匮乏的情况下,武汉一线检验专家克服困难,顺利完成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任务。对于新冠病毒来说,每一个假阴性都是一颗定时炸弹,都会漏检一个新冠病人。如何真正做好核酸检测?哪些因素对核酸检测结果至关重要?我们特别邀请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童永清教授,从核酸结果分析前的因素出发,为我们分享来自新冠病毒检测一线的宝贵经验

2020-05-20 课时:108分钟

疫情下PCR实验移液难题解决方案及实验室自动化

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蔓延,截止目前为止,核酸检测法由于其准确性高特异性强仍然为主流检测方法。作为核酸检测的核心方法PCR中63%的工作都是移液操作,移液对于PCR实验成败十分重要。您是否遇到PCR的污染问题,标准曲线制作,模板上样的准确性问题,384孔板PCR如何移液,Mix铺板分液问题。新冠病毒肆虐,大批量样品同时涌入实验室,您是否一筹莫展,焦急万分,如何提高实验室自动化水平?这些问题我们将一一为您展开分析并给出解决方案。

2020-06-16 课时:51分钟

单细胞分析主题之ICP-MS/MS创新应用网络讲座

题目一:《ICP-MS在单细胞水平金属相关分析研究应用新进展》 在单细胞中金属及其形态(聚集态)分析领域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进展: 1.基于流式进样,采用时间分辩ICP-MS对单细胞(Hela)铬形态Cr(III)和Cr(VI)的摄取进行研究及其胞内分布进行分析; 2.通过采用一种三维微交叉液滴发生系统与时间分辨ICP-MS在线联用系统,对单个细胞对金纳米粒子的摄取及胞内分布进行测定,从而揭示了MCF-7细胞在摄取金纳米粒子时存在的明显异质性研究的进展; 3.借助流体的惯性效应,通过平面和三维螺旋通道-惯性流辅助,操控粒子的运动路径,从而实现单细胞/颗粒排列,以及高通量单细胞进样。结合ICP-MS对单细胞对金属纳米粒子的摄取及分布进行研究和分析。 题目二:《ICP-MS在人体细胞多元素分析中的应用》 近年来,国内外有很多学者采用ICP-MS技术进行生物体中单细胞的分析,利用ICP-MS对于超痕量元素的检测能力,对于单个细胞中的特定元素进行有效的定量和研究。S和P作为生物体细胞中的重要元素组成,在进行ICP-MS分析时受到严重的多原子离子干扰,本报告采用ICP-MS/MS技术,利用该仪器两级串联质谱的质量筛选功能,以及多元素同时扫描的方式,分别对大鼠红细胞以及人体细胞中的S和P进行测试,通过与商品化细胞的参考值进行比对,证明了该方法对于定量单细胞中的元素含量具有良好的准确性。

2020-06-17 课时:91分钟

RNAscoPe原位杂交技术对复杂组织进行空间表达分析

RNAscoPe和BaseScoPe原位杂交(ISH)广泛应用于人类样本库和临床科研以及临床前动物模型等组织中的高分辨率目标RNA表达分析。ACD的RNA-ISH检测在临床实验研究中是有效的,能够在复杂的组织微环境中进行定量的、细胞特异性的表达分析。 RNAscoPe和相关ISH技术的应用进展包括: - 固定组织中RNA的单分子检测 - 空间、多重RNA-ISH用于RNAseq转录组学的验证 - SARS-CoV-2及其他病毒病原体检测 - 实体瘤组织中CAR-T细胞的检测 - AAV基因治疗的生物分布

2020-07-02 课时:60分钟

PTMScan® HS:CST新一代修饰蛋白质组学解决方案

PTMScan® 技术是 Cell Signaling Technology 科学家们开发的用于检测蛋白翻译后修饰(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PTM)的实验方法。它结合了抗体富集PTM肽与液相色谱-质谱(LC-MS/MS)检测肽的技术,解决了PTM肽在酶消化后样品中呈现低丰度而无法被检测到的难题。PTMScan® 系列实验工具是针对不同的PTM肽的免疫亲和纯化试剂盒。 本讲座会介绍最新产品,包括新一代PTMScan® HS(High Sensitivity, High SPecificity, High SimPlicity 高灵敏度, 高特异性,高度简化)泛素化/小类泛素化试剂盒,也会介绍对研究工具及方法的优化及其应用。 嘉宾简介: 朱奕颖 博士(CST),2014年在美国Brown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之后在哈佛牙医学院附属Forsyth研究所质谱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2015年加入美国Cell Signaling Technology (CST) 公司总部。现任CST资深科学家,主要负责蛋白质组学类新产品的研发。 已有十几年蛋白质组学研究经验,有丰富的质谱应用类产品及质谱服务开发经验,深谙实验痛点及技术难点,熟悉各类方法的细节及其应用,并为研究者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2020-08-12 课时:44分钟

多维度成像方案与 CRISPR-Cas9 技术结合助力药学研究

多维度成像方案与 CRISPR-Cas9 技术结合助力药学研究 简介:CRISPR-Cas9系统是一种适应性免疫系统,可作为操纵基因组序列的快速、高效、低成本且可扩展的工具。该系统可对活细胞中重复或低重复序列基因位点进行实时多位点同步成像..

2021-05-20 课时:64分钟

使用NanoPore技术从头组装药用植物地黄基因组

中国拥有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对药用植物的使用、栽培历史悠久,测序行业的不断发展推动药用植物的研究,加速了传统的研究方法向微观分子水平的转变。

2021-09-23 课时:46分钟

从AlPha到Omicron,从疫苗到中和抗体的影响——新冠试剂研发与全球应用范例分享

近期一个新冠突变株B.1.1.529刷屏了全世界,一个陌生的词汇“奥密克戎”出现在了大众视野。“新冠最强突变”、“30多种突变”、“传播性狂增500%”、“疫苗中和活性下降 ...

2021-12-22 课时:50分钟

“抗体药物研发进展与临床应用研究” 空中讲坛 .mP4

抗体药是药物发展历史上的里程碑,颠覆了传统药物发展的格局,FDA批准第一个治疗性抗体药物也已有三十余年。随着抗体药物研发进程的不断推动,抗体药物的适应症也逐渐扩大,从癌症、自身免疫病快速拓展到眼科疾病、高血脂、骨质疏松、哮喘、多发性硬化症等多个疾病领域,同时在抗病毒和细菌感染,心脑血管,糖尿病以及罕见病治疗等领域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抗体药物的广泛应用正推动着抗体药物企业迅猛发展,药物研发也面临着表达量和稳定性的挑战。针对这些挑战,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早期研究与验证中选择使用噬菌体/酵母展示文库筛选多样性抗体,KingFisher APex高通量自动磁珠纯化系统在这个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未来抗体药物在抗肿瘤领域和自身免疫类领域的治疗中将发挥巨大作用,抗体药物的无限潜力也将逐步被发掘。 MedSci梅斯&生物谷携手ThermoFisher 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邀请相关行业专家为大家分享抗体药物研发与应用进展和相关最新科研成果!

2022-06-23 课时:94分钟

“iPSC和类器官技术前沿应用” 空中讲坛

目前,基于iPSCs类器官技术已成功培养出大量具有部分关键生理结构和功能的类组织器官,如肾脏、肝脏、肺、肠、大脑、前列腺、胰腺和视网膜等。类器官(Organoids)则指利用成体干细胞或多能干细胞进行体外三维(3D)培养而形成的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组织类似物,在各大研究领域具有强大的潜力,包括再生医学、精准医疗以及药物毒性和药效试验、细胞疗法、器官移植等方面。 为综合探讨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的构建、鉴定、应用等内容,生物谷联合赛默飞开展干细胞系列空中讲坛,第一期“iPSC和类器官技术前沿应用”,邀请行业领域专家共析时下iPSC和类器官技术前沿应用和成果。

2022-08-26 课时:49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