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_getArticleList_v1615_0_9_10

研究解析微藻脂质合成关键酶功能分化取得进展

 乙酰CoA:二酰基甘油酰基转移酶(DGAT)是催化三酯酰甘油(TAG)的最后一步合成的关键酶,也是TAG合成的限速酶。DGAT在植物种子发育与萌发、叶片新陈代谢、幼苗发育等生物学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动物中,由于与TAG合成及代谢紧密相关,DGAT可作为治疗肥胖、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药物靶标。DGAT是提高微藻油脂含量的关键靶标基因,长期受到关注

2020-10-21

α/β-环氧水解酶结构和位点选择性开环研究取得进展

  中国科学院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海洋微生物代谢工程与生物合成研究团队在环氧水解酶结构和位点选择性开环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近期发表于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环氧水解酶(EH)能够选择性催化环氧化物的不对称水解反应,根据亲核进攻位点的不同可产生构型不同的手性邻二醇。因此,研究EH位点选择

2020-10-17

研究揭示首例催化Alder-ene反应的酶及其周环选择性分子机制

 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生命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周佳海课题组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唐奕课题组、Kendall N. Houk课题组合作,首次表征自然界中催化Alder-ene反应的酶及其催化氧杂Diels-Alder(DA)反应的同源蛋白,解析这两类酶及其复合物的高分辨率晶体结构,并基于结构信息和计算指导通过定点突变实现周环选择性的

2020-10-15

胺脱氢酶合成手性胺醇化合物研究取得进展

手性胺醇化合物是合成较多重要药物的前体。目前,制备该类化合物主要通过传统化学法和生物酶拆分法,前者依赖重金属而后者转化率有待提高。经氨基酸脱氢酶(AADHs)定向进化而来的胺脱氢酶(AmDHs)能够以廉价的氨作为氨基供体,不对称还原胺化潜手性羟酮生成手性胺醇化合物,理论转化率可达100%,且副产物只有水,是理想的绿色合成途径。如何快速挖掘获得高性能AmDHs

2020-10-06

糖肽合成研究取得进展

糖肽是一类寡糖与多肽相结合的大分子化合物。糖肽在糖类药物研发,如糖肽类抗生素和抗肿瘤疫苗的研发中有重要应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多肽的合成技术目前已经十分成熟,寡糖的合成在最近几年也取得了进展。然而关于糖肽的合成,仍然是极具挑战的难题。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文留青课题组与南方科技大学教授王鹏合作完成了题为Machine Driven Chemoenzy

2020-09-18

研究揭示精神分裂症症状与超氧化物歧化酶相关性的性别差异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精神病综合征,主要症状包括阳性症状(如幻觉、妄想以及言语混乱)、阴性症状(如积极性降低、表达能力下降)和认知缺陷(如执行功能、记忆能力和心理处理速度受损)。氧化应激过度、抗氧化防御系统失调被认为是精神分裂症的重要危险因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作为一种抗氧化酶,包括三种异构体:位于细胞质的CuZnSOD(SOD1),位于胞外的C

2020-09-02

新琼寡糖制备关键酶及转化技术研究获进展

琼脂多糖是存在于红藻的结构复杂高分子碳水化合物,由1,3链接β-D-半乳糖与1,4链接3,6-内醚-α-L-半乳糖残基交替组成,其在糖苷水解酶作用下形成琼寡糖,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抗炎、抗肿瘤、吸湿和美白等生理功能,在医药、食品、化妆品等领域具有应用价值。目前,报道的多数琼胶酶活性低,特异性和热稳性差,无法应用于琼寡糖绿色生产工艺。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

2020-08-27

科学家发现突变酶可以显著提高塑料瓶的循环利用

 塑料回收并非听起来那么美好。只有大约30%的塑料瓶被制成了新塑料,但它们通常强度较低。近日,研究人员报告称,他们已经设计出一种酶,可以将90%的塑料转化为原始原料。目前,研究人员正在扩大这项技术的规模,并计划于明年开设示范工厂。该研究近日已发表在Nature上。未参与这项研究的英国朴茨茅斯大学酶创新中心的负责人John McGeehan说:“这是

2020-08-18

G-四链体/hemin脱氧核酶结构设计和催化活性提升研究获进展

G-四链体是由一段或几段富G序列通过分子内或分子间Hoogsteen氢键连接成具有四股核苷酸链的DNA二级结构,特定的阳离子(K+、Na+、NH4+等)位于结构中心进一步稳定结构。相对于双链DNA来说,G-四链体结构具有离子依赖性,并根据富G序列的不同特点呈现出不同的结构形态,因此为许多生物有机小分子提供不同的识别位点。这些小分子配体不仅可以识别特定构型的G

2020-08-14

酶促分子内不对称还原胺化构建手性1,4-二氮卓结构模块研究获进展

失眠是常见的一种睡眠障碍,在人群中发病率高。苏沃雷生是一类新型的催眠药,2014年获得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难以入睡或维持睡眠的首个食欲素受体拮抗剂。但苏沃雷生的关键结构单元手性1,4-二氮卓环的高效合成仍具挑战性。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朱敦明、吴洽庆带领的生物催化与绿色化工团队,继利用亚胺还原酶催化不对称还原α, β-不饱和亚胺合成吗啡烷关

2020-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