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蛋白质工程有助于提高mRNA疗法的效果
2018年4月1日 讯 /生物谷BIOON/ --mRNA药物被认为能够帮助运送治疗性的蛋白分子。而根据最近一项发表在《Nucleic Acid Therapeutics》杂志上的研究,通过工程化设计的方法能够获得更加稳定以及活性更强的蛋白质,从而进一步提高mRNA疗法的潜力。具体来说,一些特异性的序列设计能够提高靶蛋白的表达量,存在时间以及酶活性。(图片来源:www.pixabay.com)这项
Nat Commun :科学家创造血管修复模型,实时观测血管出血修复情况!
2018年2月10日讯 /生物谷BIOON /——生物医学工程师们已经开发出了一种小的自修复模型系统以研究出血和伤口结块。研究人员认为这种设备可以作为药物发现平台以及潜在的诊断工具。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图片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首席作者Wilbur Lam博士说血液凝固涉及血管损伤、血小板、可形成网状物的凝血蛋白以及血液本身
JEM:科学家发现控制炎症启动和停止的时间开关!或将助力多种炎性疾病治疗!
2018年2月9日讯 /生物谷BIOON /——一项由昆士兰大学(UQ)的科学家完成的新研究可能是防止常见的肝脏疾病、阿尔兹海默症和痛风导致的失控炎症产生机体损伤的关键所在。图片来源:昆士兰大学昆士兰大学研究人员已经揭示了正常细胞如何自动停止炎症过程,并且正在寻找使失控炎症停止的方法。UQ分子生物科学研究所(IMB)副教授Kate Schroder解释说这个炎症过程促使了很多疾病。“现在我们明白了
Cell Metab:研究揭秘2型糖尿病患者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的原因!
2018年2月9日讯 /生物谷BIOON /——在一项新研究中,来自乌普萨拉大学与隆德大学的研究人员展示了为什么2型糖尿病人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这项研究于近日发表在《Cell Metabolism》上。图片来源;Cell Metabolism2型糖尿病是全球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全球已经有超过4亿人患该疾病。生活习惯和遗传因素都会导致患该疾病。该疾病的主要问题是降血糖的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由胰腺中
eLife:侏儒症患者为什么如此矮小?
2018年2月7日讯 /生物谷BIOON /——作为人体内完全分开的两个系统,你一定不会想到卵巢和骨组织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是事实确实如此!康涅狄格大学(UConn)的健康专家认为它们的共同点也许还可以解释为什么像演员Peter Dinklage和David Rappaport这样的侏儒症患者如此矮小。图片来源:康涅狄格大学这种关系(骨组织中两个酶的联系)由UConn细胞生物学教授Laurinda
Nat Commun:突破!发现控制血糖的关键蛋白!或成糖尿病治疗新靶标!
2018年1月27日讯 /生物谷BIOON /——肝脏葡萄糖摄入(HGU)异常导致饭后血糖升高,导致一种被称为饭后高血糖的症状。这种异常情况出现在肥胖和2型糖尿病人身上,会导致心血管并发症风险增加。尽管HGU异常的精确机制并不清楚,但是已有证据表明它是由肝脏中葡糖激酶和葡糖激酶调节蛋白(GKRP)异常导致。图片来源:金泽大学现在,一个来自日本、由金泽大学Hiroshi Inoue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
模式动物研究进展
在生命科学与人类健康领域中,实验动物在生命活动中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与人类有很多相似之处, 建立人类重大疾病的动物模型,对分析疾病的发病机制,解答特定人群对某种疾病的易感性,及新药研发等过程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各种模式动物在基因水平以及体内微生物组成等方面都与人类有着相当大的差别,而疾病模型与真实疾病接近程度决定了疾病生物学研究和药物检测的准确性,建立和人类疾病状态相当的疾病模型并不容易
微流控芯片,化学和生物医学检测的“下一场革命”
应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微流体在近几年也迅猛的发展。微流体是具有微尺度(几十到几百微米)集成通道系统的科学和技术。在其中,微量的液体(通常为10-9至10-18升)在系统的控制下进行特定模式的流动。听着如此黑科技的微流体的发展其实可以追溯到数十年前,生物化学分析的微量化和平面化要求是微流体发展很好的推动力。自那时起,“芯片实验室”和微尺度全面分析系统(μTAS)的概念就被逐步建立了起来。在微流体的世
Taq酶中的“超级英雄”
从1983年Kary Mullis提出聚合酶连锁反应方法至今已超过30年,PCR反应在实验室中获得了指数级别的发展,为分子生物学带来革命性的推进,并且这个革命仍在继续爆发,丝毫没有放缓的迹象。随着PCR应用越来越多样化,意味着研究者对于Taq酶功能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一“酶”走天下的时代已一去不返。当下分子生物学试剂市场基本上都是野生型的DNA聚合酶。随着客户实验要求的提升和生物样本复杂性的提高
Angew Chem:经历半个多世纪的尝试,科学家们终于成功实现人工合成毒蘑菇关键成分!
2017年8月18日 讯 /生物谷BIOON/ --最近,来自Friedrich Schiller大学的研究者们找到了人工合成赛洛西宾(psilocybin,毒蘑菇中的一种致幻剂)的方法。在最近发表在《Angewandte Chemie》杂志上的一篇文章中,作者们描述了分离合成该化合物的酶的手段,相应的材料与方法以及最终的赛洛西宾样品。几千年以来,人们就已经知道在食用部分"魔法蘑菇"之后会出现幻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