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折叠蛋白针对性地杀死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的某些菌株产生杀灭竞争性大肠杆菌和其他微生物的蛋白质,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研究人员最近发现了这些致命性蛋白中的一个蛋白的奇怪现象:即使删除蛋白质的毒性折叠部分,未折叠端仍然是致命的。这一发现可能帮助科学家找到了新的、更有针对性的方式来杀死抗生素耐受微生物。研究人员将在2月25日加利福尼亚圣地亚哥举行的第五十六届生物物理学会年会上报告人他们的结果。

2012-02-28

EMBO:致病性蛋白质错误折叠背后的关键控制元件

纳米技术的金标准是天然蛋质。这些生物分子纳米机制,如氨基酸肽链打造出的大分子,能够折叠成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种形状和形式,这使它们能够执行同样令人眼花缭乱的多种基本生活功能。因为蛋白质折叠实际上与所有生物系统实际上一样重要,这一过程背后的机制仍然是一个谜。

2012-11-18

Nature:星形胶质细胞表达的多巴胺 D2受体通过调控aB-晶状体蛋白抑制神经炎症反应

12月16日,《自然》杂志在线发表了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周嘉伟研究员课题组的题为“星形胶质细胞表达的多巴胺 D2受体通过调控aB-晶状体蛋白抑制神经炎症反应”的论文,展示了他们在神经炎症研究领域取得的重要进展。

2012-12-21

PLoS ONE: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蛋白错误折叠的新机制

2013年5月12日讯 /生物谷BIOON/--蛋白质在人体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特别是神经蛋白,其在维持适当的脑功能中发挥关键作用。 脑部疾病如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阿尔茨海默氏症,帕金森氏被称为“缠绕疾病”,因为上述疾病的特点是错误折叠的蛋白缠绕、聚集在大脑中。 近日,科学家们发现一个不寻常的氨基酸--BMAA能插入到神经蛋白中,使神经蛋白发生错误折叠和聚合。

2013-09-26

Nature:蛋白折叠动态研究获进展

溶液中的化学反应的动力学可以由Hendrik Kramers在上个世纪40年代建立的一个理论得到最好的描述,该理论将爱因斯坦关于布朗运动的研究与速率理论联系了起来。 此前,人们一直没有可能测定Kramers的理论所预测的有关小分子的参数。

2013-10-31

:新方法能实时观察蛋白折叠过程

蛋白的功能依赖于氨基酸肽链和这些肽链折叠的方式。尽管计算出前者相对而言比较容易,但是后者代表着一个大的挑战,甚至有一些严重的后果,因为很多疾病是由于蛋白折叠错误造成的。如今,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一个化学家小组设计出一种方法“实时”观察蛋白折叠,从而很可能导致人们从一般意义上更好地理解蛋白折叠和错误折叠。

2012-11-18

Plant J:唐定中等发现植物抗病和衰老反应的关键蛋白

10月29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唐定中研究组在The Plant Journal杂志在线发表了课题组最新研究成果"HPR1, a component of the THO/TREX complex,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disease resistance and senescence in Arabidopsis"...

2011-12-09

Nat Chem Biol & PloS Genet:蛋白折叠疾病的新希望

2012年1月6日,据《每日科学》报道,两个来自美国西北大学的相关研究,为解决预防和治疗蛋白质折叠疾病如阿尔茨海默氏症、帕金森氏症亨廷顿氏病、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LS)、癌症、囊性纤维化及2型糖尿病提供了新的策略。 细胞内的蛋白质要正常工作,首先必须折叠成正确的形状。如果没有,那可能就会导致麻烦。有超过300多种疾病其根本原因在于蛋白质的错误折叠、聚集并最终引起细胞功能障碍和细胞死亡。

2012-11-18

Nat Rev Micro:H3N2甲型流感病毒以组蛋白H3抑制宿主的抗病毒反应

近日,国际评论杂志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上对一篇最近的《自然》Nature论文进行了评论,这篇Nature上的论文揭示了H3N2甲型流感病毒非结构蛋白1(NS1)通过模拟一种组蛋白H3来抑制宿主的抗病毒反应。 在真核细胞中,组蛋白的氨基末端结构域——被称为组蛋白尾部——经历了广泛的转译后修饰,并且是基因功能的一个关键调节器,负责染色质复合物的组装。

2012-11-18

Nat Genet:参与机体免疫反应蛋白质或可引发癌症

2013年7月17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国际著名杂志Nature Genetics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一系列参与机体天然防御机制的蛋白质可以导致人类机体大量DNA发生突变,这项研究揭示这些产生的DNA突变有可能是引发机体癌症的促进剂。

2013-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