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ature:解析微卫星不稳定型肿瘤潜在的合成致死靶点

 微卫星是基因组中不到10个核苷酸的简单重复序列,微卫星不稳定性(MSI)是指由DNA 错配修复异常造成DNA在复制和重组过程中发生的碱基错误插入,缺失以及合并,从而导致微卫星序列发生改变的现象。许多肿瘤中都存在MSI现象。由于MSI与免疫检查点阻断反应之间存在着显着相关性,但仍有45-60%的MSI型肿瘤并不会对免疫检查点阻断反应产生应答,并且免疫阻断治疗方法存在着一定的毒性。合成致死

2019-05-05

研究发现核糖体的合成可以选择性控制调节性及常规T细胞的活化

调节性T细胞(Treg)是一群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CD4+T细胞亚群,对维持机体免疫系统的稳态平衡至关重要。调节性T细胞依据其活化状态可以分为静息状态的cTreg(central Treg)和活化状态的eTreg(effector Treg)两个亚群,TCR信号的激活对cTreg到eTreg的转化是必需的。针对调节性T细胞的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联合分析结果证实蛋白质和mRNA之间表达的相关性并不强,

2019-05-01

研究通过人工合成gRNA骨架进一步拓展Cas12b/C2c1基因编辑工具盒

近年,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及其相关应用成为生命科学领域备受关注的热点研究方向。基于这种技术,科学家们可高效、快速、便捷地对感兴趣的基因进行编辑,在基础科研、农业和医学的发展中具有重要应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团队此前报道开发出基于CRISPR-Cas12b/C2c1的第三种CRISPR基因组编辑工具。相比CRISPR-Cas9和CRISPR-Cas12a/Cpf1系统,Cas12b/C2c

2019-05-04

Nature:DNA解旋酶WRN是微卫星不稳定性癌症的一种合成致死性靶标

2019年4月25日讯/生物谷BIOON/---合成致死性(synthetic lethality)---两个遗传事件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这种相互作用,这两种遗传事件的共同发生导致细胞死亡,但每个事件单独发生则做不到这一点---可用于癌症治疗。DNA修复过程提供了有吸引力的合成致死靶标,这是因为许多癌症表现出DNA修复途径的破坏,这可能导致对特定修复蛋白的依赖。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oly(

2019-04-25

Science:利用协作性的分子组件构建出执行复杂信号处理的合成基因电路

2019年4月20日讯/生物谷BIOON/---活细胞内的精细分子网络使得它们能够感知和处理来自环境的许多信号,以执行所需的细胞功能。合成生物学家已能够重建和模拟这种细胞信号处理的更简单形式。但是,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莱斯大学、波士顿大学、布兰迪斯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和布罗德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由自组装分子和预测建模驱动的新工具箱将允许科学家们构建在真核生物(包括人类细胞)

2019-04-20

Science:首次发现一种合成小环糊精的新方法

2019年4月15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日本关西学院大学的研究人员首次发现了一种合成小环糊精(属于环状低聚糖类型)的方法。相关研究结果于2019年4月11日在线发表在Scienc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Conformationally supple glucose monomers enable synthesis of the smallest cyclodextri

2019-04-15

乙酰辅酶A人工合成研究获进展

生物制造是我国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避免与民争粮是生物制造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乙酰辅酶A既是绝大多数生物制造产品的前体,又是细胞生命中能量与物质代谢的枢纽,在生命代谢网络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江会锋团队利用新酶设计技术创建了从甲醛到乙酰辅酶A合成的人工途径,为开发新的生物制造原料提供了思路(图1)。自然生物从原料到乙酰辅酶A往往需要经过8-10步以

2019-04-05

利用蛋白质定向趋异进化策略在羟基酪醇生物合成研究获进展

 在自然界中,具有混杂催化功能的蛋白质在自然选择的压力下能够趋异进化为活性更高或功能更专一的不同蛋白质。将趋异进化概念应用到蛋白质的定向进化工程改造中,能够将天然蛋白改造成为底物专一性各不相同的多种蛋白。定向趋异进化即是在定向进化和趋异进化理论上建立的一种重新设计酶的催化功能的蛋白质工程学方法。羟基酪醇(Hydroxytyrosol),主要存在于橄榄属植物的果实和枝叶中,是一种天然的强抗

2019-04-09

研究解析真菌棒曲霉素生物合成的分子途径及调控机制

 由真菌产生的聚酮类次生代谢产物——棒曲霉素(Patulin)是造成果实及其加工产品污染的重要真菌毒素,对人和动物都具有毒性,给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带来巨大威胁。因此,解析真菌中棒曲霉素生物合成的分子基础,并阐明其合成途径及调控机制,对创制果实采后棒曲霉素防控技术至关重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田世平研究组长期从事果实采后病理学研究。研究团队前期从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

2019-03-22

研究揭示人线粒体丙氨酰-tRNA合成酶识别tRNA独特机制

 国际学术期刊《核酸研究》(Nucleic Acids Research)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王恩多研究组最新研究成果“The G3-U70-independent tRNA recognition by human mitochondrial alanyl-tRNA synthetase”。丙氨酰-tRNA合成酶(AlaRS)催化tRNAAla的氨基酰化水平,生成

2019-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