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者首次阐述认知训练改善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作用机制
在“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重点专项支持下, “阿尔茨海默病痴呆前阶段干预新方法的研究”项目团队在国际上首次证实计算机化认知训练可有效改善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并阐述了其作用机制。项目团队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提出了阿尔茨海默病的系统论模型,主张痴呆的预防和干预研究可以针对疾病的致病通路层面和系统性改变层面同时开展,并在该系统论模型的指导下,开展了国际首个针对血管性认知障碍
《科学》子刊:明星抗癌药失效后 华人团队找到了治疗新思路
《科学·转化医学》(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是《科学》杂志旗下侧重“基础研究”向“潜在疗法”转化的知名期刊。在该杂志最新上线的一篇论文里,由华人学者领衔的一支团队找到了一种潜在新药分子。令人欣喜的是,对于连明星抗癌药都无法治疗的癌症患者,它有望带来新的生机!研究中提到的这款明星抗癌药叫做伊布替尼(ibrutinib),是一款不折不扣的重磅药物。自2
我国学者新方法实现食管腺样囊性癌精准诊断
食管腺样囊性癌是一种罕见的食管恶性肿瘤,临床上容易被误诊。近期,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杨武林、赵加荣等学者研究出一种新技术方法,将传统组织学形态与新型免疫标志物相结合,实现了对食管腺样囊性癌的精准诊断,对临床确诊及正确设计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国际医学学术期刊《国际临床与实验医学》发表了该研究结果。食管癌是一类疾病的统称,实际上根据病源可分为多种类型,食管的表层粘膜
《自然》子刊:华人团队突破CAR-T疗法瓶颈,有望变革治疗格局
《自然》子刊《Nature Medicine》上刊登了一项由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朱军教授与南加州大学陈思毅教授联合主导的重要医学研究——科学家们找到了让明星抗癌疗法CAR-T变得更为安全的方法,并在早期人体临床试验中进行了验证。许多专家指出,这一发现有望变革CAR-T的治疗格局。CAR-T是近年来涌现出的明星抗癌疗法。这种疗法从患者体内分离出免疫T细胞,并在体外对这些细胞进行基因改造,给它们装上识别癌
《自然》子刊:华人团队突破CAR-T疗法瓶颈 有望变革治疗格局
今日,《自然》子刊《Nature Medicine》上刊登了一项由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朱军教授与南加州大学陈思毅教授联合主导的重要医学研究——科学家们找到了让明星抗癌疗法CAR-T变得更为安全的方法,并在早期人体临床试验中进行了验证。许多专家指出,这一发现有望变革CAR-T的治疗格局。CAR-T是近年来涌现出的明星抗癌疗法。这种疗法从患者体内分离出免疫T细胞,并在体外对这些细胞进行基因改造
中国学者发现“去衰老”因子,关节炎基因治疗有望突破
细胞衰老和干细胞耗竭作为机体衰老的重要标志,是驱动老年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骨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衰老相关疾病,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伴随着衰老,关节内的多种细胞,如软骨细胞、滑膜细胞、间充质干细胞均发生细胞衰老及功能退化。其中,间充质干细胞的衰老被认为是骨关节炎发病的重要诱因之一。因此,研究干细胞衰老的机制并寻找应对策略对于骨关节炎的治疗具有重大意义。2019年4月1日,中科院生物物理所
Cancer Res:华人学者发现结肠癌新靶标
2019年2月28日讯 /生物谷BIOON /——结肠癌是美国第三大常见癌症和第二大癌症相关死亡的原因,因此急需发现新的细胞靶点用于支持药物开发。图片来源:Cancer Research近日来自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的研究人员使用一种代谢组学的方法发现氧化偶氮甲烷(AOM)/右旋糖酐硫酸酯钠(DSS)诱导的结肠癌小鼠血浆和结肠中的环氧脂肪酸(EpFA)的含量都升高了,EpFA是由细胞色素P450
华人科研团队包揽三篇《细胞》最新研究
3月15日,顶尖学术期刊《细胞》在线发表了3篇最新研究论文。我们很高兴地看到,这三篇论文均来自华人科研团队的主导。在今天的这篇文章中,我们也将为各位介绍相关研究内容。酵母剪接体结构的关键拼图施一公教授团队近年来对酵母剪接体的一系列结构分析,让我们对其功能的理解达到了全新的高度。在这项研究中,科学家们进一步揭示了处于催化活化状态下的剪接体(B* complex)结构,分辨率达2.9-3.
12位华人学者当选2019年美国微生物科学院院士
日前,美国微生物科学院(American Academy of Microbiology,AAM)正式公布了2019年度美国微生物科学院院士入选名单,共有109名科学家当选,包括12位华人学者。美国微生物科学院是生命科学领域中全球最大且历史最悠久的会员组织“美国微生物学会”的下设机构之一,处于国际微生物学科的领导地位,当选院士的科学家中不乏诺贝尔奖、拉斯克奖和美国国家科学奖章得主。据了解,此次当选
中国学者顶级期刊发文探讨老年致盲眼病早期干预
日前,全球眼科领域顶级期刊《Progress in Retinal and Eye Research》(以下简称PRER)在线发表了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教授徐和平及其研究团队的论文《老化视网膜中的免疫调控》。该论文通过探讨老化过程中视网膜的免疫调控,寻求老年性退行性视网膜疾病的发病机理,尝试找到老年黄斑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眼病发病早期的干预手段,使致盲眼病患者在不可逆视觉损伤发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