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Communications:研究人员成功研发肺癌类器官快速药敏检测芯片
近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胸外科王俊院士课题组与清华大学刘鹏研究员课题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陈晓芳副教授课题组合作类器官与芯片结合的研究新成果“Patient-derived organoids analyzed on a superhydrophobic microwell array for predicting drug response of lung c
Nature Cell Biology:研究人员创建出RNA结合蛋白靶标研究新方法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薛愿超课题组及其合作者在Nature Cell Biology上,在线发表了题为Global profiling of RNA-binding protein target sites by LACE-seq的论文。人类基因组编码了约1500个RNA结合蛋白(RNA-binding protein, RBP),它们往往通过结合R
北大科研人员鉴定领域长期探寻的磷脂翻转酶
磷脂双层膜是生命的核心特征之一,从细胞层面上界定了“非我“和”自我“、并保护着后者。因此,细胞起源的假说之一就认为:磷脂双层膜包裹、隔绝了少许溶液和溶质,从而产生了第一个细胞。磷脂双层膜的功能核心是具有油、水双亲性的磷脂分子,它们“肩并肩”的排列成为脂层(leaflet),进而两个脂层相对排布构成双层膜(bilayer)。磷脂膜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功能,决定了组
研究人员为淋巴结疫苗递送及富集提供新策略
近日,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马光辉、副研究员夏宇飞团队联合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庆宏等人,利用自主创新的颗粒化乳液技术构建了用白蛋白稳定的可变形性乳液,显着提升了淋巴结递送效率和免疫应答效果,为疫苗富集至淋巴结提供了新策略。相关研究成果以Engineering the Deformability of Albumin-S
Cell:中国科研人员揭示水稻基因组中的“隐藏”变异
我国科研人员采用第三代基因测序技术,揭示了水稻基因组中的“隐藏”变异。这一研究成果《基于33个水稻遗传多样性材料的泛基因组分析揭示“隐藏”的基因组变异》,近日在国际学术期刊《细胞》在线发表。据介绍,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李仕贵、钦鹏团队和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梁承志团队选取了具有高度代表性的33个水稻材料,采用最新的第三代基
科研人员基于月季基因组和遗传学分析提出“皮刺储水”功能新假说
皮刺是指植物表皮或皮层形成的尖锐突起,通常被认为是植物的防卫适应组织,保护植物免受动物、病原体或机械伤害。许多蔷薇科、豆科和芸香科等植物的茎杆、叶子和果实上都有皮刺,但幼嫩或发育早期的皮刺功能尚未得到揭示。月季花(China Rose)为蔷薇科(Rosaceae)蔷薇属(Rosa)植物,一般指月季(Rosa chinensis)。月季
科研人员开发出同时分析全基因组DNA甲基化与遗传变异的方法
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孙中生团队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合作,在Briefings in Bioinformatics上,发表了题为A new approach to decode DNA methylome and genomic variants simultaneously from double strand bisul
科研人员解锁冰河时代东亚人群遗传图谱和适应性基因演化
谈到几万年前的冰河时期,我们会联想到动画电影系列“冰河时代”中古代人类形象和当时与其共存的猛犸象、剑齿虎等已灭绝动物的卡通形象。我们也会不禁追问,当时的东亚人是如何生活的,他们和我们有什么区别吗?研究表明,冰河时期(尤其是末次盛冰期)的气候变化对欧洲人群的迁徙和种群大小变化具有影响,考古证据表明其对亚洲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的人群历史也有
我国科研人员发明一种不依赖遗传转化的油菜和甘蓝基因编辑技术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油料作物逆境生物学和抗性改良团队,联合成都市农林科学院相关团队,建立了一种应用于油菜和甘蓝的新型基因编辑方法。该方法打破了油菜和甘蓝的基因编辑技术对遗传转化的依赖,直接通过授粉的方式对油菜和甘蓝的基因进行编辑,获得了不含转基因元件的突变材料,为高产、优质、多抗新品种的培育提供了新的技术储备。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植物学
研究人员实现胞外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活性的快速灵敏检测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健康与医学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杨良保课题组在胞外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活性灵敏检测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Analytical Methods上。细胞衰老是生物衰老的潜在原因之一,也与原发性卵巢癌及多种衰老相关疾病相关。β-半乳糖苷酶是广泛使用的细胞衰老标志物,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