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科研人员开发质谱检测新策略深度解析阿尔兹海默症相关糖蛋白APP的糖基化

   阿尔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s,AD)是最常见的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表现为渐进性记忆损伤,认知功能障碍,语言障碍等精神症状。我国现有1000多万AD患者,是世界上患者数量最多的国家。且随着人口老龄化,这个数字还在急剧增加,据预测到2050年中国AD患病人数将超过4000万,给我国社会经济以及患者

2021-08-06

科研人员发现棉花耐碱新机制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品种资源研究室研究揭示了碳酸氢钠胁迫下棉花的应激响应机制,为棉花耐碱胁迫分子机理研究提供了新的依据。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基因组学(Genomics)》上。据叶武威研究员介绍,随着全世界盐碱地面积的持续增大,盐碱胁迫已成为限制植物生长发育最主要的非生物胁迫因素。棉花盐碱胁迫机理相关研究多集中在对其中性盐的响应方面,其响应碱性盐的研

2021-07-22

研究人员发现NCAPH影响非小细胞肺癌进展的新分子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陈勇彬课题组和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段勇团队,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上在线发表了研究论文miR-133b targets NCAPH to promote β-catenin degradation and reduce cancer

2021-07-28

意大利研究人员:血液样本重测显示新冠病毒可能早已在意传播

意大利和荷兰的两个实验室对少量在新冠疫情暴发前采集的血液样本进行了重新检测,发现了通常在新冠病毒感染者体内出现的抗体。意大利米兰国家肿瘤研究所科学主管乔瓦尼·阿波洛内认为,这个结果说明在意大利,新冠病毒“很有可能”早在公认的时间点之前,就已经在“一定限度内”传播了。阿波洛内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这或将有助于解释为何意大利在2020年年初遭到了新冠疫情的严重

2021-07-25

Genome Biology:科研人员开发出在单细胞中识别染色质类染色质拓扑相关结构域结构的算法

  基因组DNA和组蛋白以特定的形式高度折叠在细胞核中,这一高级结构即三维基因组学,对细胞核内的诸多生命活动至关重要。基于染色质构象捕获(3C),尤其是高通量技术(Hi-C,ChIA-PET)的发展推动了三维基因组的研究,发现了包括染色质拓扑相关结构域(TAD),染色质环等一系列层次化的结构特征。近年来,单细胞水平下的Hi-C研究成为三维

2021-08-02

研究人员提出非宿主植物参与菌根网络新观点

  约90%以上陆生植物可与真菌形成菌根(Mycorrhiza),在农林生态系统中常见的类型是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和外生菌根(Ectomycorrhiza,EM)。植物与AM或者EM二者互惠共生,其中植物为真菌提供所需碳水化合物,真菌则协助植物获取更多的养分和水分并增强其抗逆性。自然条件下,一种植物

2021-07-20

我国科研人员揭示炎症与肿瘤发生、发展及治疗间关系

炎症与肿瘤发生、发展及疗效密切相关。近日,我国科研人员从炎症的启动与消退过程入手,系统揭示了炎症与肿瘤发生、发展及治疗之间的复杂关系,对促癌和抑癌的炎症类型进行了深入解析,详细讨论了靶向调控炎症在肿瘤治疗中的干预策略。这项由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李咏生、吴永忠团队合作的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信号转导与靶向治疗》上。据介绍,炎症分为急性炎症和慢性炎症

2021-07-20

研究人员绘制人体组织5-羟甲基胞嘧啶图谱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伊成器团队、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陶伟团队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张骞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合作发表了题为“Tissue-specific 5-hydroxymethylcytosine landscape of the human genome”的论文,绘制了多种人体组织5-羟甲基胞嘧啶

2021-07-16

研究人员实现甲醇酵母的高效代谢改造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合成生物学与生物催化创新特区研究组研究员周雍进团队在甲醇酵母合成生物学研究中取得进展,实现了甲醇酵母的高效代谢改造。科研人员在甲醇酵母代表菌株毕赤酵母中,构建了基因编辑工具,强化了同源重组从而实现了精确基因编辑,鉴定了染色体基因整合位点并表征了系列不同表达强度的启动子,此外还发展了双因素调控策略调控脂

2021-07-12

Communications Biology:研究人员开发出基于液滴微流控的链霉菌高通量筛选技术平台

  链霉菌是重要的工业微生物,可以生产蛋白、小分子药物等高附加值产品。工业生产中,常用随机诱变手段产生大量的链霉菌突变库,但缺乏与之相适配的高通量筛选手段用以获得目标突变株。已报道的基于流式细胞分选的方法只能对链霉菌的原生质体或孢子进行筛选,由于抗生素等次级代谢产物多产生于菌丝发酵的平台期,因而原生质体或孢子均无法代表链霉菌的真实发酵状态

2021-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