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oS Genetics:揭示棉铃虫感受植物苦味物质香豆素的味觉受体
植物次生物质是植物体内经过复杂的分支代谢途径的产物,一般没有营养价值,但构成不同植物特有的味道,进而在植物防御中起到关键作用。植食性昆虫对植物的喜好程度取决于次生物质的种类和含量。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揭示低温下黄瓜种子萌发的调控机制
该研究图位克隆了调控低温下黄瓜种子萌发的基因CsGAI, 并初步探究了该基因调控低温下种子萌发的网络途径。
PLoS Genetics:揭示六倍体银鲫两个重复的gsdf部分同源基因协同调控雄性分化机制
gsdf-A和gsdf-B在雄性性腺的体细胞中大量表达,gsdf-A的转录主要受dmrt1-A激活,gsdf-B的转录主要受dmrt1-B激活。
Frontiers in Genetics:发布首个非性逆转黄鳝高质量基因组参考图谱
高质量的基因组提供了性别相关基因及高度多态的MHC基因基因组分布特征,为进一步研究黄鳝性别决定机制及开展免疫多态性特征奠定了基础。
Nature Genetics:科学家揭示DNA甲基转移酶3A介导的DNA甲基化在雄性不育中的新机制
近日,法国巴黎文理研究大学的研究团队在《Nature Genetics》发表了文章。
Frontiers in Genetics:研究揭示浆蜂线粒体基因组的遗传多样性及演化动力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资源昆虫生物学与饲养团队通过线粒体基因组比较分析,揭示了浆蜂线粒体基因组的遗传多样性及演化动力,相关成果发表在《遗传学前沿(Frontiers in Genetics)
PLoS Genetics:揭示PIN3调控拟南芥胚珠晚期发生的机制
上海交通大学林文慧研究组在PLoS Genetics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PIN3 positively regulates the late initiation of ovule primordia in Arabidopsis thaliana的研究论文,报道了拟南芥胚珠晚期发生的现象,进一步完善了胚珠原基群体分批发生的规律,并阐明了胚珠晚期发
Nature Genetics:科学家发现DNA复制叉移动速度是细胞命运变化的基础
细胞的全能性在早期胚胎发育中出现,但其分子基础的特征仍不明显。德国慕尼黑大学的研究团队发现,DNA复制叉移动速度是细胞命运变化的基础,并促进细胞重编程。该研究成果于近日发表在《Nature Genetics》上,题为:DNA replication fork speed underlies cell fate changes and promotes rep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克隆番茄抗病基因Sm取得进展
番茄灰叶斑病由番茄匍柄属菌S. lycopersici引起,是影响番茄生产较为严重的病害之一。选育高抗灰叶斑病番茄新品种是防止该病害的最有效途径。来源于野生番茄 Solanum pimpinellifolium的Sm是目前所知的唯一一个高抗灰叶斑的抗病基因,该抗病基因已被转入栽培品种Motelle并广泛用于抗病品种的选育。先前研究已经将Sm定位在
Nature Genetics:科学家揭示基因和饮食对宿主-微生物相互作用和疾病发生的影响
人类遗传变异通过环境和宿主因素的复杂组合影响肠道微生物群。人胃肠道微生物与生理之间的微妙相互作用可以影响发育和健康的多个方面,或引发疾病。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人类基因变异影响其肠道菌群组成和调节。此外,参与免疫和代谢过程以及疾病的基因也与肠道微生物的变异有关,而个体肠道微生物群在很大程度上受饮食和药物等环境变量的影响。近日,发表在Nat Genet上的一篇题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