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医疗领域中肿瘤标记物的研究进展
2013第一届数字PCR前沿应用研讨会于2013年8月20日(20日注册)~8月23日在敦煌(敦煌山庄)召开,2013年作为PCR技术诞生30周年,在美丽的敦煌,本次论坛围绕PCR技术以及新一代的微滴式数字PCR在肿瘤标记分子领域的应用展开研讨,海内外知名的相关领域卓有建树的科学家采用大会报告以及专题讨论的形式,结合国际上转化医学研究的前沿动态与发展趋势,为大家带来一场生命科学的学术盛宴。
干细胞治疗及其规范化管理
为了规范并促进我国干细胞临床研究,确保干细胞临床研究符合科学、安全、有效及社会伦理,保护受试者的合法权益并保障其安全,国家卫计委即将颁布《干细胞临床试验研究管理办法》和《干细胞临床试验研究基地管理办法》等相关管理规定,这将进一步规范我国干细胞治疗的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和应用,推动我国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的健康发展。
干细胞治疗下肢缺血的临床转化研究和进展
目前,国内外报告应用干细胞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已取得较好疗效,但多为近期疗效,远期疗效和安全性报告少见。我们对外周血干细胞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进行了一个5年期的远期疗效和安全性观察,发现干细胞治疗5年后原来近期疗效好的患者大部分能维持疗效;所有患者生化指标无特殊改变,注射细胞的下肢未发现导致肿瘤情况。我们也开展了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在安全性方面也没有发现问题。
化学修饰与功能寡核苷酸的生物学性质研究
siRNA具有高效、高特异性沉默靶基因特点,已广泛用于抗病毒、抗肿瘤药物的研发中。结合异核苷修饰和肽-siRNA缀合物构建,能够提高siRNA的血清稳定性和对靶基因的沉默活性,降低其脱靶效应。结合CLD类阳离子脂质体包载体系,可以实现肽-siRNA缀合物的高效跨膜转运。在此基础上,研发异核苷修饰的肽-siRNA缀合物先导结构,或研发核酸适配体靶向的siRNA缀合物候选药物,发展高效、低毒、具有一定细胞和组织特异性等较好成药性的小核酸药物。
肝干细胞分化调控的研究
尽管目前对于肝干细胞存在的空间位置还不明确,但对它的存在,以及其分化产生肝细胞和胆管上皮细胞,进而参与肝脏结构和功能动态平衡维持的基本生物学特性,则开始有了越来越多的研究。
为了认识肝干细胞分化调控的机制,我们采用单细胞RNA测序技术,对不同生理状态和不同分化状态的肝干细胞/肝前体细胞的表达特性进行了分析,发现了一些特别的现象。这一研究,为肝干细胞分化调控机制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也将有助于肝脏损伤修复和肝脏衰老相关疾病发生机制研究的深入。
BMP4在白色脂肪向棕色脂肪转化中的作用与机制研究
白色脂肪组织内棕色脂肪功能的激活有利于减轻体重和改善代谢。骨形成蛋白4 (Bone Morphologenetic protein 4, BMP4)可以促使多潜能干细胞向前脂肪细胞定向。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人体白色脂肪组织内BMP4的mRNA水平与体重指数(BMI)呈负相关,提示脂肪组织内高表达水平的BMP4有利于控制体重。我们利用转基因小鼠模型在脂肪组织内特异性过表达BMP4后发现,BMP4促使小鼠白色脂肪细胞脂滴和细胞大小显著减小。进一步实验证实白色脂肪细胞内线粒体生成增加,脂肪酸氧化基因表达增加,从而导致小鼠整体基础氧耗增加,血脂降低和胰岛素敏感性增加等一系列代谢变化。另外,体外前脂肪细胞3T3-L1分化过程中加入BMP4处理也可使细胞获得类棕色的表型。干扰BMP4转基因小鼠白色脂肪内PGC1α的表达可以逆转BMP4所引起的白色脂肪棕色化的表型,说明BMP4所引起的脂肪组织发育的变化时通过PGC1α这一关键基因起作用,BMP4激活的P38/MAPK/ATF2/PGC1α信号通路发挥主要功能。与此一致的是,脂肪组织特异性敲除BMP4的小鼠出现脂肪组织体积增加,血脂水平增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等一系列变化,从反方面证实了BMP4对于诱导白色脂肪棕色化和改变代谢的作用。BMP4这种新功能的阐明BMP4可能为临床干预肥胖和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提供新思路。
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的规范化方案 --专家共识
下肢缺血是一种常见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和治愈率低的特点。在我国造成下肢缺血的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糖尿病足等。临床表现主要为早期的间歇性跛行,中期的静息痛和晚期的组织缺损,后者包括溃疡和坏疽。一般来讲,通过下肢动脉旁路移植或下肢动脉介入治疗可以达到增加行走的距离,缓解疼痛,或者促进溃疡的愈合等的目的。
然而,对于部分患者,由于下肢远端动脉流出道不良,动脉旁路移植和介入治疗无法完成,或者效果不良,就面临着截肢的危险,甚至危及生命。尤其是糖尿病下肢缺血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病变多累及下肢远端小动脉,在过去这部分病人就难以避免截肢。而自体干细胞移植作为血管再生的新技术,正好为他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救肢方法。
杨瑞馥:POCT:个体化医疗时代和公共安全的需求与挑战
随着生物安全、食品安全、突发和新发疫情和自然灾害等问题日益突出,POCT在现场快速检测、确定病原等危害因子和制定有效预防措施中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POCT技术与中心实验室的检测手段不同,还存着管理、质量控制、培训、认证认可等问题。我们还需从POCT文化建设、管理机构确定和管理标准化以及质控、认证等的规范化等角度逐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