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耐受土壤低氮适应性机制研究获进展
面对人口增长,育种的首要目标是高产,推动水稻第一次绿色革命的矮秆育种,使之能在大量施用化肥情况下,植株不会过高而造成倒伏,从而在高肥下获得较高产量。然而,长期高肥下的育种导致一些重要基因资源的丢失,以致主栽水稻品种肥料利用效率普遍较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储成才研究组对过去100年间收集于全球不同地理区域52个国家(地区)
Cell Rep:揭示恶性前列腺癌亚型对疗法产生耐受性的新型分子机制
2021年1月11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篇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 Reports上题为“Post-transcriptional gene regulation by microRNA-194 promotes neuroendocrine transdifferentiation in prostate cancer”的研究报告中,来自
PNAS:利用细胞“铁死亡”或有望帮助开发新型癌症疗法
2020年12月4日 讯 /生物谷BIOON/ --如果科学家们在研究癌症混乱生物学中还存留一线希望的话,那就是赋予癌细胞生长优势的相同特征往往也提供了让科学家们破坏癌细胞的机会和希望。日前,一篇刊登在国际杂志PNA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癌细胞或能展示出特殊的代谢改变,从而使其对特殊类型的细胞死亡方式(铁死
研究揭示科尔沁沙地流动沙丘黄柳灌丛发生衰退死亡的生理机制
科尔沁沙地是中国最大的沙地之一,建设人工固沙植被是该地区沙化土地治理的重要手段,黄柳作为当地的优良乡土固沙灌木在固沙植被建设中被广泛使用。自然条件下,黄柳通常在水分条件较好的丘间低地定植;流动沙丘前移导致丘间地的黄柳被沙埋,凭借较强的沙埋适应性,黄柳在背风坡表现出较好的长势和较高的群落优势度;随流动沙丘继续前移,留在迎风坡上的黄柳逐渐发生衰退死亡(图1)。为
Cell论文详解在SARS-CoV-2感染和细胞因子休克综合征中,TNF-α和IFN-γ引发炎症细胞死亡、组织损伤和死亡机制
2020年11月23日讯/生物谷BIOON/---COVID-19大流行继续导致重大疾病和死亡,而治疗方案仍然有限。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圣犹大儿童研究医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潜在的策略,可以防止COVID-19患者出现危及生命的炎症、肺部损伤和器官衰竭。相关研究结果于2020年11月18日在线发表在Cell期刊上,论文标题为“Synergism of
研究发现水稻P450家族基因调控细胞死亡新机制
11月15日,中国水稻研究所种质创新课题组在The Plant Journal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Disruption of EARLY LESION LEAF 1, encoding a cytochrome P450 monooxygenase, induces ROS accumulation and celldeath in rice 的研
研究发现亚铁与多硫协同诱发细菌铁死亡
近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科院纳米酶工程实验室高利增课题组等以Nano-decocted ferrous polysulfide coordinates ferroptosis-like death in bacteria for anti-infection therapy为题在Nano Today上发表研究论文称,他们发现
籼稻高温耐受性机制研究取得进展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高温胁迫对作物的产量和品质的负面影响受到关注。高温造成作物幼苗死亡、结实率降低、产量减少,也会影响作物的品质。因此,挖掘水稻耐高温基因,对于改良水稻品种耐热性能以及未来作物的设计育种有重要意义。同时,温度也是影响水稻地理分布的一个重要因素。传统的籼粳稻由于起源地和种植范围的差异,对于温度的适应性有所差别,籼稻种植在温度较高的地区,一般对高温
科学家深入理解癌细胞对疗法产生耐受性的分子机制 或有望帮助开发新型个体化抗癌疗法!
2020年10月29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Cancer Research上题为“An Integrative Gene Expression and Mathematical Flux Balance Analysis Identifies Targetable Redox Vulnerabilities in Melan
研究揭示低氧诱导因子hif-3α增强鱼类低氧耐受的分子机制
低氧诱导因子HIF-1α和HIF-2α是细胞中感受低氧胁迫的关键调控因子。迄今,对它们的功能研究已相对清楚。在低氧条件下,它们作为转录因子,可激活其下游一系列基因的表达,进而调控细胞应对低氧胁迫反应。在细胞中,除HIF-1α和HIF-2α外,还有它们的一个同源基因HIF-3α。由于在细胞内,HIF-3α存在多个转录本,目前,对其功能的了解较为欠缺,甚至在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