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l Cell:过氧化氢可有效阻止细菌细胞内蛋白质聚集体的形成
2012年11月6日 讯 /生物谷BIOON/ --科学家目前并不确定为何不正确的蛋白质形式和聚集成团现象是神经变性疾病的重要标志,神经变性疾病包括肌萎缩侧索硬化(ALS)、阿尔兹海默氏症和疯牛病等。刊登在11月1日的国际杂志Molecular Cell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耶鲁大学的研究者通过在细菌中研究疾病的发病过程来揭示不正确形式的蛋白质的聚集体的形成过程。
Science:特殊免疫细胞维持共生细菌在特定位置发挥作用
健康小鼠的改色组织,图中显示共生细菌存在于这些组织中,肠上皮细胞为绿色。(Credit: Gregory Sonnenberg, Ph.D.; David Artis, Ph.D., Perelman School of Medicin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Science) 健康人的肠道内存在100万亿各种有益的细菌,而且这些细菌仅仅在肠道内生存...
J Virol:白细胞介素-22可保护机体抵御流感后细菌的二次感染
2013年6月3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来自巴斯德研究院的研究者通过对小鼠模型进行研究揭示了,白细胞介素-22(IL-22)可以保护小鼠模型抵御细菌的二次感染,这种二次感染可由流行性感冒再度引起。相关研究成果刊登于国际病毒学杂志Journal of Virology上。 A型流感病毒感染可以导致原发型肺炎,而后会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包括二度细菌性肺炎以及败血症。
Immunity:肠道细菌的代谢产物或可维持肠道上皮细胞的防御功能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Immunity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叶史瓦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机体肠道中帮助消化的细菌或许可以帮助维持肠道内膜的完整性,这项研究为开发治疗炎性肠病等一系列消化道疾病的新型疗法提供了一定帮助。
PNAS:细菌如何在正常细胞内建造房屋?
12月20日,据《每日科学》报道,细菌能够通过控制一个自然的胞内进程,在正常细胞内为自己建造一个伪装性的屋子以及引起疾病。 普渡大学生物学家领导的研究小组,揭示了来自嗜肺军团菌(一种能导致军团病的细菌)中的一对蛋白是如何改造宿主蛋白以挪用细胞内的原材料来建造和伪装一个大的结构,在细菌复制时提供场所。
Science:中国学者揭示细菌细胞分裂机制
7月26日,来自中国浙江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一系列实验证实,细菌细胞一分为二的分裂过程主要由一种蛋白产生的机械能所驱动。这一研究成果于7月26日发表于美国《科学》杂志,题为《FtsZ原丝纤维通过轴转机制而产生分裂力》。 细胞由一个母细胞分裂为两个子细胞的发生机制一直广受科学家关注。
:表达细菌鞭毛蛋白的癌细胞可作为一种抗癌疫苗
鼠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图片来自SCIMAT/SCIENCE PHOTO LIBRARY。 研究人员认为经改造后表达一种细菌鞭毛蛋白(flagellin)的肿瘤细胞可能代表一种新的对抗癌症的免疫接种策略。
Nature子刊:科学家揭示石墨烯破坏细菌细胞膜的机制
周如鸿作为浙江大学思源讲座教授、IBM沃森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哥伦比亚大学兼职教授,联合上海大学、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IBM沃森研究中心、浙江大学等单位的研究人员,开展了揭示石墨烯破坏细菌细胞膜的机制的研究,浙江大学工程力学系青年教师修鹏参与了联合研究。 石墨烯作为一种新型的二维超薄纳米材料,以其独特的结构、力学和电子性质,在药物投递、肿瘤治疗等生物纳米技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Plant Cell:沈文辉等揭示NAP1分子伴侣在植物体细胞同源重组中的功能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The Plant Cell在线刊登了复旦大学沈文辉实验室和董爱武实验室的合作研究成果“NAP1 Family Histone Chaperones Are Required for Somatic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in Arabidopsis[C][W],”,文章中,研究者揭示了,NAP1家族组蛋白分子伴侣在植物体细胞同源重组中具有重要功能。
Science:新发现细菌形成细胞内矿物质
法国研究人员发现一种新的光合细菌,它能够控制自身的矿物质形成(钙、镁、钡和锶的碳酸盐),这一结果发表在2012年4月27日的Science上,它揭示了一种机制未知的新型生物矿化作用的存在。这一发现对于解释古化石记录具有重要意义。 蓝细菌(蓝绿藻类原核生物)一直吸引着科学家们的注意力,它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在地球生活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地促进了大气氧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