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一些证据表明手机辐射与雄性大鼠脑癌存在关联

2018年11月29日/生物谷BIOON/---手机辐射会导致人类癌症吗?根据美国国家毒理学计划(National Toxicology Program, NTP)在2018年11月1日发布的研究结果,在这个问题上没有科学共识,但是有“一些证据”表明接受与20世纪90年代手机辐射相当的辐射暴露与雄性大鼠所患的脑瘤有关[1]。美国国家毒理学计划---它是美国卫生与人力资源服务部的一个政府项目---资

2018-11-29

Science:发现蛋白Myo1D足以诱导身体不对称性

2018年11月27日/生物谷BIOON/---不对称性在各个尺度的生物学中起着重要作用:考虑一下DNA螺旋、人类心脏位于左侧的事实和我们倾向于使用我们的左手或右手。但这些不对称性是如何产生的,它们彼此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法国和美国的研究人员展示了单个蛋白如何诱导另一个分子发生螺旋运动。通过多米诺骨牌效应,这会导致细胞、器官甚至整个身体发生卷曲,从而触发偏侧行为。相关研究结果发

2018-11-27

PNAS:利用反义寡核苷酸诱导外显子跳读有望治疗肾脏疾病

2018年11月18日/生物谷BIOON/---Joubert综合征(Joubert syndrome)是一种脑部疾病,引起不同程度的身体和精神障碍,有时还引起视觉障碍。在新生儿中,这种疾病的发病率为1/80000,而且三分之一的患者也会遭受肾功能衰竭。并非所有的Joubert综合征患者都携带发生G1890*突变的CEP290基因,其中G1890*突变会导致肾脏遭受损伤。那些出现肾脏疾病的患者可能

2018-11-18

Nat Med:放射治疗可诱导肺癌细胞对CTLA-4阻断产生应答

2018年11月18日 讯 /生物谷BIOON/ --在一些临床前研究和对一些黑色素瘤病人进行的研究中曾发现局部放射治疗能够增强机体对抗CTLA-4抗体的系统性应答,但是对于一些无法对CTLA-4阻断产生应答的肿瘤来说,放射治疗是否也能诱导有效的系统性应答目前仍不清楚。放射治疗能够促进抗肿瘤T细胞的激活,这种作用依赖受放射线照射的肿瘤中诱导表达的I型干扰素。而有研究证实在肿瘤小鼠模型中I型干扰素是

2018-11-18

组装二肽单晶诱导生物膜形成与拓展获进展

磷脂和肽是构筑细胞的基本结构单元。磷脂组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分为甘油磷脂与鞘磷脂两大类,分别由甘油和鞘氨醇构成。磷脂为两性分子,一端为亲水的含氮或磷的头,另一端为疏水(亲油)的长烃基链。由于此原因,磷脂分子亲水端相互靠近,疏水端相互靠近,常与蛋白质、糖脂、胆固醇等其它分子共同构成脂双分子层,即细胞膜的结构。细胞的关键生物活动几乎都与这些生物分子的组装体有关。通过分子组装技术动态调控上述组装体的结构

2018-11-11

美研究说手机辐射影响大鼠 但不能推广到人类

 美国国家环境卫生科学研究所1日发布的一项研究报告说,雄性大鼠长时间接受高剂量2G和3G手机辐射后,心脏等部位会出现癌症。由于实验中大鼠接受手机辐射的时间和剂量远超人们正常使用手机的水平,所以相关结果不能直接推广到人类。研究人员指出,实验结果不能直接推广到人类,因为实验动物接受了全身辐射,而人类使用手机时,只有局部组织受到辐射,且研究中使用的辐射量和时长也远超人类通常使用手机的情况。这些

2018-11-03

PNAS:研究揭示FUS诱导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新机制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吴瑛课题组题目为FUS interacts with ATP synthase beta subunit and induces mitochondrial 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 in cellular and animal models 的研究论文,报道了RNA结合蛋白FUS与线粒体ATP合成酶be

2018-10-21

艾伯维upadacitinib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显著诱导临床缓解

2018年10月25日讯 /生物谷BIOON/ --美国生物技术巨头艾伯维(AbbVie)近日在奥地利维也纳举行的由欧洲联合胃肠病学联合组织(UEG)主办的欧洲消化疾病周(UEGW2018)上公布了新型抗炎药JAK1选择性抑制剂upadacitinib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IIb/III期临床研究U-ACHIEVE(NCT02819635)的积极结果。数据显示,治疗8周后,upadacitin

2018-10-25

研究获得高基因编辑活性和低背景活性的药物诱导系统

在生物学研究中,如何对正常或病理状态下的动态生物系统进行有规律的操控,主要取决于是否可对靶细胞基因组进行有效而精准的调控。CRISPR/Cas9技术的出现,使针对特定位点的基因编辑以一种更为简便、自如的方式进行,而将药物调控元件与CRISPR/Cas9技术的融合则进一步拓展了其应用范围和模式,赋予它更高的精准性和可控性。这也为临床转化提供了更多的潜能。此前,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王宇研究组报道了多种

2018-09-22

Cell Rep:研究揭示诱导多功能干细胞中的基因突变

2018年7月26日讯 /生物谷BIOON /——人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s)可以变成人体内任何类型的细胞,被认为具有无限的治疗潜能,但是它们的基因突变情况还没有被完全表征清楚。iPSCs从体细胞重编程获得,而体细胞可能会由于接触阳光照射和紫外辐射而产生许多基因突变。尽管全世界已经有超过1000种iPSCs,过去的研究也已经探索过i

2018-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