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Brain Stimulation:发现丘脑前核深部电刺激可以提高工作记忆精度

工作记忆是对信息进行短暂储存和操作的系统,支持学习、决策和语言理解等认知功能。多路复用缓冲模型认为,工作记忆内容由神经元群同步放电产生的不同gamma振荡表征,而且这些gamma振荡锁定在低频振荡的特定相位上。与该模型假设一致,前人研究发现,当同时编码多个物体时,海马gamma活动随着工作记忆负荷增加而变强。海马gamma振荡不仅支持工作记忆,也参与到记忆精

2021-09-07

Journal of Psychiatric Research:发现大脑腹侧苍白球与默认网络间的功能连接和创伤后快感缺失症状相关

 快感缺失是指个体在通常会引起积极情绪的情况下,唤起积极情绪能力的缺陷。快感缺失症状存在于多种精神障碍中,也是个体经历创伤事件后常见的一种不良反应。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王力研究组的前期研究发现,快感缺失是创伤后应激障碍中的一个独立存在的症状维度,表征了创伤应激对正性效价系统功能的影响。快感缺失被证实在创伤后的心理病理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理

2021-09-11

MUCOSAL IMMUNOL:PRKAR2A缺失可通过增加IFN刺激的基因表达和调节肠道微生物群来保护小鼠免受实验性结肠炎的侵害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组慢性、复发性胃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UC)。该研究证明了UC患者的结肠黏膜和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的PRKAR2A磷酸化(p-PRKAR2A)降低,并阐明了PRKAR2A缺失在改善DSS诱导的结肠炎中的功能,表明PRKAR2A可能有助于磷酸二酯酶4(PDE4)抑制剂在IBD临床试验中的不令人满意的结果。

2021-09-03

受奖励的生活经历或会在睡眠状态下被优先重放并巩固到记忆中!

来自瑞士日内瓦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旨在调查机体在睡眠期间大脑选择将要被重新处理的记忆的方式,研究结果表明,大脑更倾向于优先巩固具有高度动机相关性的记忆或生活经历,即那些与奖励相关的记忆。

2021-08-31

Nat Immunol:错综复杂的组织记忆T细胞有望帮助开发新型癌症免疫疗法和疾病疫苗!

来自墨尔本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示了组织驻留的记忆T细胞(TRM细胞)在机体免疫系统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研究者还首次描述了在机体不同组织种这些细胞的行为机制和差异。相关研究结果或有望帮助开发直接针对肺部组织的基于T细胞的疫苗策略,包括第二代的COVID-19疫苗等。

2021-08-28

Nature:大脑中与记忆形成有关的海马体尖波波纹也可调节血糖水平

在一项新的针对小鼠的研究中,来自美国纽约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称为海马体的大脑区域中的一组已知与记忆形成有关的特殊信号模式也影响着代谢,即饮食营养物转化为血糖(葡萄糖)并作为一种能量来源供应给细胞的过程。

2021-08-14

Hepatology:ALDOB缺失或可促进肝细胞癌变

胰岛素受体(IR)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通路转导细胞表面信号,或转位到细胞核并与启动子结合,调节与胰岛素作用相关的基因,包括从头脂肪生成(DNL)。IR信号的慢性激活推动恶性转化,但其潜在机制仍不清楚。1,6-二磷酸果糖醛缩酶B(ALDOB)在肝细胞癌(HCC)中表达下调与预后不良相关。作者的目标是研究ALDOB是否以及如何参与肝癌的I

2021-07-28

Cell Stem Cell:揭示细胞炎症记忆机制

2021年7月31日讯/生物谷BIOON/---当组织经历炎症时,它的细胞会记得。在炎症的高峰期,细胞将蛋白质固定在其遗传物质上,并将它们在最后斗争中所处的位置记下来。下次接触时,炎症记忆就会启动。这些细胞利用以前的经验来更有效地做出反应,即使是对它们以前从未遇到过的威胁也是如此。如果皮肤以前接触过刺激物,如毒素或病原体,它就会更快地愈合伤口;免疫细胞可以在

2021-07-31

BJP:P2Y1受体缺失引发小鼠青光眼样病理

青光眼是导致失明的主要原因,它损害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高眼压(IOP)是青光眼的高危因素,因此通常使用局部降压药物进行治疗。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患者对目前的治疗都有足够的反应,因此有必要确定一个新的分子靶点来降低眼压。本研究旨在确定P2Y1受体是否能降低眼压。图片来源:https://bpspubs.onlinelibrary.wiley.com/do

2021-07-28

Nature Cell Biology:发现神经元线粒体应激的记忆可跨代遗传的现象与机制

   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决定个体的发育、生殖、衰老和行为等。在受到环境压力胁迫时,生物体会产生适应性的应激反应。生物学家关注的科学问题是生物体产生的这些应激反应是否可以直接传递给后代,在后代尚未直接经历上一辈的环境胁迫时,便获得某些性状,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预期的环境变化和压力胁迫。8月2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

2021-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