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euron:斑马鱼发育期视网膜兴奋性突触功能的长时程增强

Neuron杂志于8月9日发表了上海生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杜久林研究组题为“斑马鱼发育期视网膜兴奋性突触功能的长时程增强”的研究论文。该工作通过运用在体研究方法,首次发现了视网膜突触功能在发育时期具有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 LTP)的能力。该工作主要由博士生魏宏平等在杜久林研究员的指导下完成。

2012-11-18

J Materi Chem:潘浩等生物活性材料微环境研究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药所(筹)人体组织与器官退行性研究中心潘浩波副研究员领导的科研攻关小组近期在生物活性材料微环境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英国皇家化学学会期刊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上。 生物材料的降解会在局部营造一个不同于生理条件的微环境,这时材料周边pH值发生显著性变化,研究同时发现碱性微环境对成骨意义重大。

2012-11-18

Nat Cell Biol:发育中视网膜细胞的瓦氏效应

近日,研究者发现处于增殖期的非洲爪蟾的视网膜细胞采用的是有氧糖酵解而不是氧化磷酸化。表明以往Warburg effect只发生在肿瘤细胞中的认识是片面的,Warburg effect或许普遍存在于增殖代谢中。相关论文发表在近期的Nature Cell Biology上。

2012-11-18

第一三共及礼来心脏病药物Efient未能证明对立维(Plavix)的优越性

2012年8月30日讯 /生物谷BIOON/ --第一三共(Daiichi Sankyo)与礼来(Eli Lilly)心脏病药物Efient在一项III期临床试验中未能证明对波立维(Plavix)的优越性。

2012-08-31

礼来抗血栓药物普拉格雷(Effient)不及利维(Plavix)

2012年8月26日讯 /生物谷BIOON/ -- 第一三共株式会社(Daiichi Sankyo)与礼来(Eli Lilly)上周日宣布,其抗血栓药物普拉格雷(prasugrel,商品名:Effient)在一项研究中不及波利维(Plavix,通用名:clopidogrel)。该研究名为TRILOGY ACS,主要终末点为证明prasugrel的疗效优于clopidogrel。

2012-08-27

视网膜疾病的基因治疗

【综述】 失明,尽管不是一种会威胁生命的疾病,但会削弱一个人的能力并且几乎不存在治愈的方法。眼部疾病的基因疗法将会深刻影响遗传性视网膜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正因如此,这个领域吸引了大量的研究去开发相应的疗法。有几个因素使得眼睛成为基因替换疗法的理想器官,包括易接近性、免疫豁免、体积小、组织分区和天然的对侧对照。

2013-05-03

Cell Neuron:维持视网膜的关键蛋白

耶路撒冷希伯莱大学的研究人员与加州Salk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合作,首次在活体内展示了一种特殊蛋白维持健康视网膜的重要作用,这项研究也为免疫、生殖、血管、神经系统的疾病治疗带来了启示。 研究人员在Cell旗下Neuron杂志上发表文章,在动物实验中展示了蛋白S维持健康视网膜的作用,指出该蛋白参与了光感受器(眼部的光敏神经元)的修剪。

2013-01-09

降价换市场,立维入陕西基药无悬念

波立维是赛诺菲的原研药,但在2012年5月份,其专利保护到期。 波立维曾多年销售额占据全球第二,其专利过期给仿制药带来了春天。 为了尽量保住收益,去年5月,赛诺菲就在美国推出促销计划——将波立维的每月费用从100美元降至37美元。这与辉瑞(Pfizer)面对其降血脂药立普妥(Lipitor)的大量仿制药上市时采取的策略如出一辙。

2013-09-11

FDA批准首个用于成人遗传性眼病的视网膜植入物Argus Ⅱ

2013年2月14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宣布,批准Argus Ⅱ视网膜假体系统作为首个植入式治疗成人晚期视网膜色素变性(RP)的装置。设备由一个小的视频摄像机、发射眼镜、影像处理单元(VPU)和植入型视网膜假体(人工视网膜)组成,取代视网膜退化细胞的功能,并改善患者对图像和运动的感知能力。VPU会将视频摄像机的图像转换成电数据无线传输到人工视网膜上。

2013-02-19

IOVS:中药迷迭香成分对视网膜具有保护作用

2012年11月29日讯 /生物谷BIOON/ -- 草药在亚洲整个历史及早期欧洲文化中被广泛使用。最近几年,草药受到了西方医学的重新关注。目前,科学家们正从许多药材中分离提取活性化合物,并记录它们的抗氧化及抗炎症作用。

2012-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