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ature:感染艾滋病毒的T细胞是病毒传播的运输载体

通过粘膜表面进入机体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HIV-1)传播到淋巴组织,造成免疫系统的全身性感染。这种病毒早期传播的机制是不清楚的。体外研究表明,在感染和未感染的T细胞之间的稳定联系的病毒突触的形成,大大提高病毒转移的效率。但是目前还不清楚,在细胞持续运动于上皮和淋巴组织的条件下,体内T细胞间的接触是否足够稳定以利于功能性突触的形成。。

2012-11-18

AAC:研究人员开发出能防止艾滋病毒感染的牛奶

2012年10月17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墨尔本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一种牛奶能用来保护人类免受艾滋病毒的感染。 全球范围内约30亿人感染了艾滋病毒,目前并没有有效的疫苗。新研究发现牛奶中含有抵御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抗体。 墨尔本大学博士Marit Kramski和他的同事发现,使用奶牛产生抑制HIV-抗体比现有的疫苗生产方法更便宜。

2012-11-18

:中科院研究艾滋病毒防治获新进展

来自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清华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Potent and broad anti-HIV-1 activity exhibited by a GPI-anchored peptide derived from the CDR H3 of broadly neutralizing antibody PG16”的文章,获得了新型防治HIV-1策略研究新进展。

2012-11-18

JBC:新研究揭示艾滋病毒感染辅助性T细胞机制

2012年9月27日 电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发表在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杂志上的研究揭示了艾滋病毒是如何感染帮助人体免疫系统进行抗感染的辅助性T细胞。该研究由Mason国家生物防御和感染性疾病中心教授Yuntao Wu领导完成。 HIV病毒劫持辅助性T细胞,当辅助性T细胞数量直线下降时,身体容易患病。

2012-09-27

Immunity:对艾滋病毒疫苗的新见解将促进该疫苗的发展

4年以前,一种有发展前途的HIV疫苗显示出了它对抗艾滋病病毒的潜力,但是美中不足的是,它不能对艾滋病的传播起到广泛的保护作用。 现在,由杜克大学医学院领导,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美国军方艾滋病研究项目和泰国卫生部参与的一项新研究在HIV疫苗的作用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见解,他们的发现有助于解释为何该疫苗只能使三分之一的接种者受益,而其他人仍然是易受HIV感染的。

2013-03-14

PNAS:科学家发现新的艾滋病毒抑制蛋白

近日,科学家们已经确定了艾滋病病毒感染的人血液中新的艾滋病毒抑制蛋白。该蛋白叫CXCL4或PF-4,能结合艾滋病毒。这项研究是由Paolo Lusso医学博士领导。 CXCL4是一种趋化因子,帮助调节免疫细胞的运动。20世纪90年代中期,四个趋化因子中有三个是有Lusso, Robert Gall博士发现的。这些趋化因子以及CXCL4可调节感染者体内病毒的复制水平,从而影响HIV疾病进程。

2012-11-18

Science:中外科学家共同解析艾滋病毒感染人体细胞的机制

9月12日,美国《科学》杂志-美国科学促进会(Science-AAAS)在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吴蓓丽研究员研究组在趋化因子受体CCR5结构生物学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ce上,吴蓓丽研究员为唯一通讯作者,上海药物研究所为第一单位。这也是《科学》杂志-美国科学促进会第一次在上海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之前仅在北京做过一次新闻发布。

2013-12-02

Clin Infect Dis:首次发现未进行治疗的HIV携带也会传播耐药性的艾滋病毒

抵抗艾滋病药物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最初是由那些未经过治疗的感染者进行传播的。

2013-11-19

PNAS:研究人员发现艾滋病毒传播的新机制

近日,科学家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和树突状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波士顿大学医学院(BUSM)在PNAS杂志发表了他们最新研究成果。每年有超过250万新感染艾滋病毒被确诊,早期疾病检测变得越来越普遍。更好地了解疾病早期病毒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对未来的研究和药物治疗影响很大。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描述了HIV-1通过树突状细胞传播的一种新机制。

2012-11-19

Science:研究首次实现对细菌基因组的重编码 使得细菌可有效抵御病毒感染

2013年10月18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Science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耶鲁和哈佛大学等处的研究者通过研究对有机体的全基因组进行了重新编码,并且改善了细菌抵抗病毒的能力。 研究者Farren Isaacs教授表示,我们首次实现了对遗传代码的基础性改变,通过使用新型遗传代码来创造出有机体使得我们可以扩大研究生物功能的范围。

2013-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