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瑞香狼毒素杀螨剂中试与示范取得初步成效
针对目前京郊有机果品生产中存在着有害生物,尤其是当前发生数量多、危害面积广、造成损失严重又难以控制的害螨为主要有害生物,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损失。为此,北京市科委立项支持北京农学院开展“植物瑞香狼毒素杀螨剂中试与示范”课题,通过2年的实施,课题取得了显著效果。
Nature:解析发冷光杆菌的毒素注射新机制
2013年3月22日 讯 /生物谷BIOON/ --发冷光杆菌与蛔虫相伴而生,蛔虫可以攻击自己的幼虫从而使得幼虫感染上这种细菌,这种细菌随后就可以攻击各种入侵者以及各种细胞毒素。近日来自马普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等处的研究者发现,发冷光杆菌可以使用一种类似于注射器一样的重要毒素复合物,这就使得其可以通过宿主细胞细胞膜上的小囊泡进入宿主细胞发挥毒性作用,最后杀灭细胞。
EMI:无法断定H7N9是否将导致致命瘟疫
据英国《自然》子刊(Emerging Microbes & Infections)杂志报道,研究人员怀疑H7N9型禽流感病毒可能就“潜伏”在活禽市场,原因在于人类感染病例快速增多。不到两周前,中国出现首例人感染H7N9病毒病例。病毒学家并不清楚这种病毒是否会快速蔓延扩散,在动物宿主体内扎根,导致未来出现人类感染爆发,或者变异成一种易于在人之间传播的病毒,从而引发一场致命瘟疫。
抗癌疫苗有望2020年上市 有效对抗70%致命癌症
科学家已研制出一种能够对抗70%致命癌症的疫苗。试验显示,它能使乳腺癌肿块缩小80%,还能阻止前列腺癌、胰腺癌、肠癌和卵巢癌。如果一切进展顺利,这个人类第一种可对抗癌症的疫苗将在2020年进入市场。 疫苗可识别“无赖糖” 与很多药物不同,这种新型疫苗并非袭击癌细胞,而是利用免疫系统对抗肿瘤。迄今为止寻找癌症疫苗最担心的问题,是在摧毁肿瘤细胞的同时把健康组织也破坏掉。
PLoS ONE:利用埃博拉病毒的致命弱点开发出检测生物威胁的新技术
2013年4月7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来自德州生物医学研究所的研究者通过对活的埃博拉病毒中十亿个骆马抗体文库进行扫描,鉴别出了一些毒力较弱的组成型致死因子,通过这些因子研究者就可以开发出一系列的敏感性测试实验。相关研究成果刊登于国际杂志PLoS ONE上。 研究者Andrew Hayhurst表示,检测单一的病毒蛋白质组分难度非常大,尤其是病毒蛋白质组分水平较低时。
:将致命毒性物质运送到恶性细胞
来自Whitehead研究所的科学家们提出了一种与众不同的癌症治疗新策略,他们认为可利用某些高水平表达于许多癌细胞表面的分子将致命毒性物质运送到恶性细胞中。这一研究在线发表在12月2日的《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杂志上。
PNAS:新型酶疗法或可抵御致命性化学制剂对机体的损伤
体外多聚甲硅烷基化模型。 (Credit: Image courtesy of University of Sheffield) 2013年1月14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国际著名杂志PNAS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谢菲尔德大学的研究者通过研究开发出了一种酶学疗法,这种新型疗法可以中和致命性化学物对人类机体的毒性效应。
PLoS ONE:成功解码致命大肠杆菌菌株
近日,来自密歇根州立大学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者们成功破译了2011年德国爆发的致死性大肠杆菌的菌株。致死性的大肠杆菌的爆发导致54人死亡以及3800个人患病,目前研究者已经成功地破解了该致病菌株,相关研究成果刊登在了近日的国际杂志PLoS One上。
Arch of Surge:预防致命性血凝块的新方法
2012年10月16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者设计出了一种电脑化的名录系统,其可以帮助医生们发现并且使用最好的方法来预防创伤患者潜在的致命血块,从而降低危险的静脉血栓栓塞(VTEs)风险。相关研究成果刊登于国际杂志Archives of Surgery上。
高效液相-柱后衍生-荧光检测法测定黄曲霉毒素
摘要: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组有毒代谢产物,黄曲霉毒素主要污染粮食和油料作物,如花生、玉米、大米、棉籽等。黄曲霉毒素对人及动物肝脏组织有破坏作用,严重时可导致肝癌甚至死亡。因此国际上对食品中黄曲霉毒素有严格的限量要求。 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荧光检测器柱后衍生法对黄曲霉毒素进行测定,通过色谱柱的选择,流动相配比的优化以及检测器条件的调整等手段,以期得到黄曲霉毒素的最佳分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