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 :马光辉/魏炜团队等开发工程化细胞治疗胶质母细胞瘤

  通过交叉科学研究,提出并发展生物医学前沿新技术,是提高重大疾病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胶质瘤是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其中胶质母细胞瘤(GBM)是最恶性的肿瘤,也被称为“癌中之王”。临床上治疗GBM以外科手术为主,同时辅助放化疗,但是效果非常有限;以手术和替莫唑胺联合治疗为例,5年生存率小于5%。因此,亟需开发新型高效的GB

2022-03-18

富含miRNA的细胞可重塑肿瘤微环境

结直肠癌(CRC)在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率中排名第二,50%的CRC死亡是由肝转移引起的。肿瘤细胞与肿瘤微环境(TME)的相互作用在大肠癌肝转移(CRLM)中起重要作用。因此,阐明肿瘤细胞与TME相互作用的机制对于提高我们对CRLM的理解至关重要。

2022-02-10

Journal of Extracellular Vesicles:我国科学家揭示细胞生成新机制

 细胞外囊泡作为介导不同细胞间信息传递的重要信使,在各种疾病的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功能。近日,发表在《Journal of Extracellular Vesicles》上的一项题为“Neddylation of Coro1a determines the fate of multivesicular bodies and biogenesis o

2022-02-17

通过神经细胞相关的特异性细胞评估AD进展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广泛性神经退行性脑疾病,与其他类型的痴呆症一起,它影响着全球约4400万人。近年来,细胞外囊泡(EV)在生理和病理条件下的细胞间通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2022-02-09

科学家在细胞研究领域取得的新进展!

胞外囊泡(EVs)是细胞主动释放的纳米级膜囊泡,基于其生物发生、大小和生物物理性质,可以进一步分类,例如外泌体和微泡等。尽管最初七被认为是细胞碎片,并且因此被低估,但如今EVs越来越被认为是细胞间通讯、疾病诊断和预后循环生物标志物的重要载体。本文中,小编就整理了多篇重要研究成果,共同解读科学家们在细胞外囊泡研究领域取得的新成果!分享给大家!【1】J Ext

2022-01-27

Cellular and Molecular Life Sciences:揭示蛙皮素受体亚型3经细胞的新命运

近日,国际细胞分子生物学领域知名期刊《Cellular and Molecular Life Sciences》在线发表了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肖华课题组与合作者的研究论文《激动剂诱导的细胞外囊泡有助于将功能性蛙皮素受体亚型3转运到受体细胞》(Agonist-induced extracellular vesicles contribute to th

2022-01-22

与哺乳动物肠道病毒的相互作用改变共生菌的外膜的产生和含量

肠道共生菌有助于维持肠道内环境的稳定。破坏共生菌群与疾病的发展和持久性有关。肠道病毒利用共生菌加强病毒感染的广泛能力进一步证明了这些微生物的重要性。

2022-01-26

新型GRAB荧光探针用于检测ATP的时空动态变化

 三磷酸腺苷(ATP)、二磷酸腺苷(ADP)、腺苷(Adenosine,Ado)等嘌呤类分子细胞内外广泛存在。胞内的嘌呤类分子主要负责调控细胞能量代谢等过程;而胞外的嘌呤类分子则作为信号分子(被称为“嘌呤类递质”),通过作用在其相应受体调节呼吸调控、味觉感受、睡眠等生理活动;嘌呤类递质及其受体还参与调节癫痫、疼痛、炎症反应、脑外伤和缺血等病理状态。

2021-12-30

eLife:肿瘤衍生的如何通过抑制性免疫受体来调节肿瘤浸润性调节性T细胞的功能?

来自日本筑波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示了一种新型机制,即衍生自细胞中的小颗粒如何调节肿瘤浸润性的Treg细胞。

2021-11-30

J Immunol: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生期间线粒体稳态的改变或会损伤中性粒细胞陷阱的形成 从而使其无法有效抵御细菌性感染

来自范德堡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示了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生期间,线粒体稳态的改变或会损伤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的形成,从而使得中性粒细胞无法有效抵御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

202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