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no Letters:肿瘤靶向纳米给药系统研究取得新进展
疾病部位靶向给药系统一直是药剂学研究的热点,但人体内非常复杂的环境因素明显影响了药物靶向治疗的效果。肿瘤组织血管和生理特征的异常使得纳米载体携带抗肿瘤药物进入机体后,往往富集在肿瘤血管的周边或肿瘤细胞的间隙然后释放出药物,经常导致细胞内药物的浓度较低,治疗效果并不非常明显。
PNAS:红细胞可作为全身给药载体
当红细胞穿越血管时,它们将氧气传递到你身体几乎每一个角落和空隙。但是氧气并不是它们能携带的唯一东西。目前,麻省理工学院一个研究小组通过设计红血细胞,使其表面具有“粘性”蛋白质,赋予这些细胞携带任何东西
用于给药系统的脂质体表征
用于给药系统的脂质体表征脂质体是一种重要的给药载体,已获批用于多种治疗配方。脂质体由磷脂质组成,具有单层或多层结构,拥有亲水内层和疏水外层,可制成不同大小的颗粒。这些颗粒可进行生物降解,基本无毒。最为
FDA批准莫米松植入式给药系统用于治疗慢性鼻窦炎
据悉,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已批准新颖的糠酸莫米松植入式给药系统,为慢性鼻窦炎患者提供控释给药。 该设计是首个直接对鼻窦黏膜控制性给予类固醇药物的产品。一旦通过内窥镜手术植入,生物可吸收性的药物释放支架扩张撑开筛窦确保通畅。
FDA批准Baxter的皮下给药Gammagard用于免疫缺陷
据悉,Baxter国际公司宣布,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已批准10%GAMMAGARD LIQUID皮下给药用于原发性免疫缺陷(PI)患者。这一新的给药途径的批准,将会使医生和PI患者一起工作,以确定哪种GAMMAGARD LIQUID的给药途径是最合适的。GAMMAGARD LIQUID的皮下给药使患者可每周在家自我给药。
2011年我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完成33.3万例
从第十五届全国介入心脏病学论坛上获悉,2011年我国完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病例33.3万例。 第十五届介入心脏病学论坛主席霍勇说,我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技术起步虽晚,但发展迅速,近10年来保持了20%至30%的年均增长率。2009年我国共完成PCI治疗22.3万例,位居世界第二。2010年,我国完成PCI病例总数为28.5万例,总死亡病例数为891例,死亡率为0.31%。
2020年全球胰岛素给药设备市场将达到141亿美元
未来7年,全球市场将达141亿美元,亚洲增长最快。糖尿病发病率的升高、人口老龄化,是推动全球胰岛素给药设备市场高速发展的主要因素。
通过皮肤给药的新型偏头痛药将进入临床试验
来自制药公司Achelios Therapeutics的一种新的偏头痛治疗药物在今年晚些时候可能会进入临床试验。 这家位于北卡罗来纳州教堂山的公司,已融资到了首轮目标3亿美元中的1.8亿美元,这笔资金将用于推出一种治疗偏头痛及周边疼痛的药物。该公司成立于1月底。CEO Crist Frangakis说,他不想说太多有关公司或药品项目的事情,因为现在还正在筹集资金。
J Chromat A:超分子给药系统主客分子相互作用动力学表征方法研究获进展
超分子给药系统可以增加药物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药物(客分子)与辅料(主分子)结合的动力学常数kon、解离的动力学常数koff,决定药物从给药系统中解离、吸收的分子机制。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张继稳课题组与上海应用技术学院许旭教授、沈阳药科大学孙立新教授研究组合作,将“考虑药物-受体结合动力学行为”的药物发现新理念运用到超分子给药系统评价,发展了表征超分子解离的koff高效液相色谱理论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