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RNA疗法通过鼻腔给药 有望治疗病毒感染
耶鲁大学和韩国汉阳大学的研究小组开发了一种针对西尼罗河病毒(WNV) 的新型RNA疗法。近日,一篇发表在《Cell Host&Microbe》的文章提出了一种在WNV侵入大脑和中枢神经系统后的突破性治疗策略。WNV病是一种蚊虫传播疾病,目前尚无批准的疫苗或有效的治疗方法。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的统计,约五分之一的WNV感染者会出现发烧和其他症状。大多数患病的人
口服大肠杆菌治疗肝病 微生物组疗法完成首例给药
今日,总部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市的Synlogic公司宣布,该公司的SYNB1020在前不久进行的高血氨症的1b/2a期临床试验中,对首位患者进行了给药。高氨血症是以血液中过量氨为特征的代谢紊乱。通常,氨作为蛋白质代谢的副产物和含氮化合物的微生物降解产物在小肠中产生。然后氨在肝脏中转化为尿素,并随尿液排出体外。但如果肝脏受损,无论是因为先天的遗传性缺陷,还是后天的获得性肝病引发的肝脏损坏,都会造
靶向治疗血液恶性瘤——依鲁替尼单药有望给患者带来福祉
最近在亚特兰大举行的59届美国血液学年会和展览会上,三项研究展示了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依鲁替尼在治疗复发/难治性套细胞淋巴瘤(MCL)和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LL)的进展。依鲁替尼单药对MCL的治疗此项研究是基于370位MCL患者治疗的汇总分析以及3.5年的后续随访得出的,主要是用依鲁替尼治疗,作为三项开放期研究的一部分,其后续随访在三项研究中交叉进行,包括额外的暴露治疗。该项研究对患者使用依
瑞博夸克siRNA眼科新药完成中国首例给药
2017年11月13日·中国昆山-由苏州瑞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瑞博)与美国夸克制药公司合资设立的小核酸医药公司——昆山瑞博夸克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瑞博夸克)今日宣布,其用于视神经保护的创新型siRNA(小干扰RNA)药物QPI-1007的全球关键性II/III研究QRK207,已在中国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由王宁利教授的团队完成首例受试者给药。QPI-1007是一种人工合成的siR
药明生物和誉衡药业将PD-1抗体国际权益授权给Arcus Biosciences
药明生物和誉衡药业将全人创新PD-1抗体GLS-010的国际权益授权给Arcus Biosciences上海和北京,2017年8月17日——药明生物(2269.HK)与其中国合作伙伴誉衡药业(002437.CN)今日宣布,将全人创新PD-1抗体GLS-010的国际权益独家授权给专注于研发创新肿瘤免疫疗法的美国生物技术公司Arcus Biosciences。誉衡药业委托药明生物使用从美国Ligand
JCI:对伏立诺他进行间隔给药可逆转HIV潜伏性
2017年7月18日/生物谷BIOON/---在努力开发治愈全球将近4000万HIV感染者的疗法的过程中,让潜伏的HIV病毒库暴露出来以便它们能够被清除掉是一种正在接受测试的策略。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的研究人员证实对药物伏立诺他(Vorinostat)进行间隔给药(interval dosing)可逆转HIV潜伏,并且在HIV感染者中是耐受良好的。然而,尽管伏立诺他让
放绑基药 给基层市场“鸣锣开道”
新医改以来,限制基层医院用药对解决基层“看病贵”起到了一定作用,但随着医改不断推进和基层医疗需求的变化,基药目录逐渐限制了医生的治疗行为,部分患者也开始对医生及基层的医保制度产生不满。于是,虽然实行分级诊疗,但越级就诊或主动要求转院治疗的现象有增无减。以河南省原阳县人民医院为例,2016年门急诊就诊量较2015年减少2%,住院上转率高达12%,14家卫生院病床使用率不到70
皮肤创口贴将成为流感疫苗给药新途径
2017年7月3日/生物谷BIOON/---未来,流感疫苗的可能会通过一个小而多刺的创口贴给药。近日,发表在医学杂志《柳叶刀》上的一项I期临床试验结果表明,利用可降解的微型流感创口贴给药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 相较于传统的针刺注射流感疫苗,将流感疫苗涂抹于具有100个微型针头的创口贴上,再将创口贴压在手臂通过100个微型针头给药的方式极大程度地减轻了接种疫苗的痛苦。 这次试
重磅:糖尿病患者福音,胰岛素自动给药系统即将上市
2017年6月10日 讯 /生物谷BIOON/ ---由美敦力公司开发的,最接近人工胰腺的装置,MiniMed 670G即将在美国上市。该装置由血糖感应器、胰岛素泵及注射模块三部分组成。在使用过程中,MiniMed 670G持续追踪血糖水平,并在必要时自动释放胰岛素,使一型糖尿病患者免去了手动注射胰岛素的烦恼。同时,该装置的注射模块,方便患者在餐前手动补充额外的胰岛素。据悉,该装置的使用不会引起糖
新型纳米机器癌细胞内平稳给药,精准治疗不再是梦!
想要在活细胞中获得易操控的分子机器是很困难的,试管中一样。更困难的是合理控制分子机器仅在需要时启动。然而,艾伯塔大学的科学家构建的分子机器已能够在癌细胞内平稳运行。此外,每一个分子机器都没有启动,直到针对其特别设计的接收装置接收到正确的信号时,这些分子机器才会运转,这些信号发放者便是与癌症相关的微小RNA(miRNA),即该分子机器可以特异识别癌细胞中特有的微小R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