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CODEC技术在检测罕见遗传突变上或能将DNA测序的准确性提高1000倍
来自MIT博德研究所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开发出了一种名为CODEC的新技术,其能使得新一代测序技术的准确性提高约1000倍。
科研人员研发脂质体纳米药物用于乳腺癌的光动力/免疫联合治疗
本研究聚焦肿瘤免疫治疗前沿,利用纳米药物的多药递送及协同治疗优势,创新性地开发了常用抗生素——多西环素的抗肿瘤作用,对于丰富多西环素的临床适用范围具有积极意义。
纳米毒性理论研究中取得系列进展
上述成果拓展了异相催化理论,为纳米毒性预测与生物应用设计提供了理论工具,论证了“机制-理论-设计”这一理论与模拟策略在研究纳米生物复杂化学问题中的有效性。
纳米疫苗促进三级淋巴结形成用于鼻咽癌治疗取得进展
三级淋巴结(Tertiary lymphoid structures,TLS)具有与次级淋巴器官类似的结构和功能,也称为异位淋巴组织,通常在慢性炎症组织中形成。TLS包含由大量T细胞包围B细胞组成的细
PNAS:陈春英团队发现肠道菌群新功能,可将工程无机碳纳米材料发酵成内源有机代谢物
该研究基于建立的创新分析方法,首次明确了碳纳米材料从源端-中端-终端的代谢全流程,突破传统微生物只能利用碳水化合物合成有机丁酸分子的认知,证实了肠道微生物能够利用人工合成碳纳米材料作为碳源生成内源有机
战略合作|华大智造DNBSEQ-T7入驻序祯达生物闪测门店,共拓测序新模式
2023年5月6日,华大智造与上海序祯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序祯达生物”)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华大智造超高通量测序仪DNBSEQ-T7正式交付至序祯达生物
微小RNA-纳米颗粒治疗癌症
结直肠癌(CRC)仍然是世界上第三大诊断恶性肿瘤和第二大流行癌症,由于新的治疗方法,其死亡率一直在稳步下降。CRC病因涉及遗传和环境风险因素,反过来结直肠癌在20%的患者在诊断时引起转移。
复旦大学彭慧胜团队开发基于碳纳米管的仿生人工韧带,让跛脚绵羊恢复奔跑跳跃能力
这项研究表明,仿生自天然韧带结构的、分层排列的碳纳米管纤维与宿主骨骼结合得非常好,并且足够坚固,可以用于生成人工韧带。这种具有多尺度通道结构的人工韧带为解决韧带-骨关节高动态应力载荷修复的迫切临床问题
PNAS:复旦大学刘铁民/孔星星合作揭示骨骼肌PARP1通过AMPK调控线粒体稳态,延长寿命的新机制
人类衰老的生物学基础仍然是最大的未解科学问题之一。衰老是一个以细胞功能逐渐退化为标志的复杂过程,受生物学因素、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等影响。线粒体作为细胞的主要能量枢纽,是高度动态的细胞器,越来越多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