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纳米二氧化硅毒性机制研究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宋杨课题组在纳米二氧化硅的毒性机制研究中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Serum apolipoprotein A-I depletion is causative to silica nanoparticles-induced cardiovascular damage为题,发表

2021-11-01

ICG-16 | 华大智造测序仪全平台性能新升级,数据产出更高、更稳定,质量更优!

第十六届国际基因组学大会(ICG-16)于10月25-31日在山东青岛隆重举办。

2021-11-02

研究人员利用金属纳米粒子研发定位成像药物载体

  据韩国科学技术院(KAIST)消息,该学校生命化学工学院研究团队利用重金属和蛋白质相互作用成功研发金属纳米粒子的合成技术,同时利用该技术研制出定位成像的药物搭载体。现有的物理化学方法合成金属纳米粒子难以在生物体内使用。普遍研究方向是通过生物技术将还原力强的蛋白质对金属纳米粒子进行生物合成。但进行生物合成的微生物对金属种类和浓度限制较多

2021-10-27

ACS NANO:纳米机器人用于肿瘤细胞局部治疗

  很多科幻电影里都有将微型机器人植入人体,对人体进行控制或者改造的情节。如今,这种在科幻电影里才能出现的场景已经不是天方夜谭!《ACS NANO》最新刊登了来自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的最新研究成果:Environmentally AdaptiveShape-MorphingMicrorobots for Localized Ca

2021-10-26

麻省理工学院研发新一代纳米仿生发光植物

  近期《科学进展》杂志刊发麻省理工学院(MIT)研究人员论文,介绍了新一代纳米仿生发光植物的相关情况。麻省理工学院的工程师们将特制纳米颗粒嵌入植物叶子里,使其成为可用LED充电的发光植物。在充电10秒后,植物会发出数分钟的亮光,且可反复充电。这些纳米颗粒含有萤火虫中的萤光素酶,将功能性纳米颗粒插入活体植物以产生新功能属于“植物纳米仿生学

2021-10-26

DNA纳米材料的生物学应用:目前的挑战和未来的方向

在DNA纳米技术的推动下,DNA作为一种遗传材料,已被应用于组织再生、疾病预防、炎症抑制、生物成像、生物传感、诊断、抗肿瘤药物传递和治疗等不同科学领域。

2021-10-22

氧化铪纳米颗粒Nbtxr3治疗头颈癌(HNSCC):肿瘤部位激活,总生存期达18个月!

Nbtxr3具有一种物理作用机制(MoA),通过放疗激活,在所注射的肿瘤中诱导显著的肿瘤细胞死亡,随后触发适应性免疫反应和长期抗癌记忆。

2021-10-28

纳米酶复合材料或可改善阿尔茨海默症

  阿尔茨海默病(AD)俗称老年痴呆症,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一种与淀粉样蛋白原纤维(Aβ)沉积和神经纤维缠结(NFTs)密切相关的线粒体功能障碍。治疗AD的药物一直在开发,但是效果都很有限,主要原因是:对认知功能的影响较差或有显着的副作用以及血脑屏障穿透性较弱,难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在以往的研究中发现,氧化应激是AD早期神经元中一种

2021-10-22

EMBO :利用单细胞测序解析人胚胎脊髓发育过程

  脊髓是外周系统与大脑间信号传递的桥梁。脊髓背角介导着外周感受信号,而腹侧对于运动功能的执行至关重要,同时也是低级反射的中枢。作为一种高度有序的中枢组织,脊髓由多种不同的细胞类型有序发育形成。虽然脊髓的发育在啮齿类动物中已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但对人类脊髓发育过程了解较少。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戴建武再生医学团队长期从事脊髓损伤

2021-10-09

澳大利亚科学家发明纳米载玻片,无需染色肉眼即可识别早期癌症

  在生物和医学研究中,癌变组织和正常组织样品不进行特殊处理时,在标准光学显微镜下无法直接区分,通常被研究的生物材料需要被染色以揭示其秘密,但这样可能会改变样本的特性导致误诊。最近,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的Belinda S. Parker副教授和Brian Abbey教授及其团队开发出一种新的显微镜载玻片,避开了这个问题,他们用这种新型载玻

2021-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