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揭示免疫系统的昼夜节律性对于肿瘤生长的重要性
治疗时机的选择对于免疫疗法的成效至关重要,错误的施治时刻可能导致治疗效果微乎其微,而在免疫系统高峰期进行治疗,则能显著削减小鼠体内肿瘤负担。
2024-06-09
Cell:通过空间蛋白质组学发现新的突触类型
慕尼黑大学生命分子物理学主席说,“我们深信,SUM-PAINT 不仅是在分子水平上破译复杂的细胞生物学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也是在发现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新治疗方法方面的一个潜在突破。”
2024-04-21
Mol Psychiatr | 南方科技大学侯圣陶团队揭示节律光有效治疗自闭症动物模型新机制
这项研究确定了腺苷作为一种新型神经化学介质,通过减少40 Hz光刺激治疗期间的兴奋性神经传递来缓解社交趋新缺陷。40 Hz光刺激技术有望进一步发展为一种非侵入性的自闭症的治疗方法。
2024-05-17
《细胞》:科学家首次发现,T细胞入瘤时间受昼夜节律调控,上午“上门”抗癌的积极性更高
本次研究则通过分析肿瘤浸润CD8+T细胞的昼夜节律特性,再次提供证据表明,与生物钟的同步深刻影响着免疫疗法的成败。
2024-05-12
Science子刊:新研究表明女性每月卵巢周期时间很可能与昼夜节律有关
昼夜节律是指有机体(如人类)在 24 小时周期内经历的生理、心理和行为变化。受昼夜节律影响最为人熟知的表现便是睡眠模式——多数人在每日固定时刻产生睡意。
2024-04-19
最新研究表明:运动影响皮质醇的昼夜节律,运动后体重增加可能是基础代谢率补偿性降低
剧烈运动明显引发了补偿反应,其特征是 NEPA 和体温降低以及它们的同步性紊乱。这些补偿反应可能是观察到的剧烈运动引起的体重增加的原因。
2024-06-14
JCI:科学家发现,不改变tau病理,也可修复突触可塑性,改善痴呆相关记忆缺陷
该研究发现KIBRA可以在不改变tau病理的情况下,修复了tau蛋白病小鼠突触的可塑性,并改善了小鼠的记忆缺陷。
2024-03-15
Nat Metab | 天津医科大学周洁/刘强/余鹰发现母体昼夜节律紊乱通过骨髓细胞的代谢重编程影响新生儿炎症
该研究通过动物模型探讨了母体昼夜节律对新生儿炎症的潜在影响。由昼夜节律紊乱的母鼠分娩的幼崽表现出更高的NEC和败血症死亡率。
2024-04-05
上海交通大学贾伟等团队首次揭示调控自噬保护突触,改善抑郁症新机制
该研究表明长双歧杆菌产生HVA,并通过含有肠道罗斯拜瑞氏菌的混合益生菌等增强HVA,可以有效缓解抑郁,调节突触完整性。
2024-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