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视网膜病变中的病理性血管生成可通过BCL-xL抑制清除
糖尿病会引起一些并发症,例如糖尿病性视网膜病,据了解,减轻以新血管形成为特征的疾病(如糖尿病性视网膜病)的病理性血管生成已改变了护理标准。关于区分生理性血管和病理性血管的分子标记知之甚少,这导致了治疗的脱靶效应。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Przemyslaw Sapieha、Pamela R. Tsuruda等研究人员合作发现,视网膜病变中的病理性血管生成可通过BC
晚期NSCLC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0 vs 2019对比
近日,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血管靶向治疗专家委员会及非小细胞肺癌专家委员会主导撰写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在中华肿瘤杂志正式发表。相较于2019版,最新版共识重点更新了以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免疫方案(A+T模式)首次作为晚期NSCLC一线治疗选择;联合TKI方案用于EGFR敏感突变的晚期NSCLC一
《自然》子刊揭示:从进食到禁食,这种肠激素是控制肝脏脂肪生成的关键
肝脏脂肪生成在维持全身能量稳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通过形成富含甘油三酸酯(TG)的极低密度脂蛋白,将能量分配给非肝组织。正常情况下,肝脏脂肪受到严格的调控,但在肥胖引起的非酒精性脂肪肝和糖尿病中升高。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5/19(小鼠是FGF15,人是FGF19)是一种进食后期状态的肠激素,由胆汁酸核受体——法尼脂X受体(FXR
EMBO Bio Med: 抗血管生成疗法导致肾癌恶化
血管生成是肿瘤创造新血管的过程,新血管将为其提供营养以继续生长,而抗血管生成药物可特异性阻断该过程。这种疗法通常具有良好的短期效果,可减少肿瘤的生长。然而,一些研究表明,这些疗法增加了肿瘤的浸润性,并促进了更具侵略性的行为,从而导致不良的预后。动物模型研究试图揭示这种差异所涉及的分子机制,但许多问题仍不清楚。
Cell Rep:单一干细胞可生成数百万的T细胞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再生医学与干细胞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一种制造可以在实验室中生长的小鼠胸腺类器官的方法,每个类器官的大小约为2毫米。
快速化微液滴生成和高密度颗粒阵列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体外诊断是疾病早期筛查和预后评估的重要方法,随着医学和检测手段不断发展,体外诊断的精准性、灵敏性不断提高,但仍有众多痕量核酸和蛋白对高灵敏检测方法提出严苛要求,例如重大精神疾病诊断、肿瘤早筛、病原筛查、伴随诊断等。近年来以数字PCR(dPCR)和数字ELISA(dELISA)为代表的单分子计数带来了数字化分子诊断的革命,实现了单分子绝
研究发现疟原虫感染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新机制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陈小平团队前期研究发现,疟原虫感染激活荷瘤小鼠的抗肿瘤免疫反应,拮抗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并通过外泌体中的微小RNA(miRNAs)和肿瘤组织中的一种全新的长非编码RNA(lncRNA F63)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的VEGFR2基因,从而抑制肿瘤血管的生成。在此基础上,该团队进一步通过实验动物小鼠肝癌模型的研究,发现疟原虫感染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