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cience:利用螯合树脂处理样本,无需提取RNA,就可高灵敏检测SARS-CoV-2
2021年8月17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的样本制备方法来检测SARS-Cov-2,即引起COVID-19的冠状病毒。该方法绕过了提取这种病毒的遗传物质RNA,简化了样本纯化,并可能减少测试时间和成本。相关研究结果研究结果于2021年8月8日在线发表在iScience期刊上,论文标
Science:研究揭示全生命周期代谢规律
8月13日,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筹)药学院讲席教授、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药所能量代谢与生殖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约翰·罗杰·斯彼克曼(John Roger Speakman)团队与美国杜克大学进化人类学副教授赫尔曼·庞泽(Herman Pontzer)等多个国际团队合作的最新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上。该研究通过大规模的国际合作,准确测量了人类从出生到老
SCI IMMUNOL:约1%的60岁以下危及生命的COVID-19男性患者具有X-连锁隐性TLR7缺乏症
SARS-CoV-2感染过程中的个体间临床差异很大,危及生命的COVID-19肺炎的最大风险因素是年龄。该研究之前测试了重症流感和重症COVID-19可以是等位基因的假设,并表明危及生命的COVID-19肺炎可由控制Toll样受体3(TLR3)和干扰素凋节因子7(IRF7)依赖型常染色体基因的罕见先天性错误而引起I型干扰素(IFN)免疫。
生命科学的变革:自动化+人工智能正在改变“游戏规则”
近年来,人工智能在生命科学领域发展的愈加火热,已成为主导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力量。正如中国著名的科幻小说家刘慈欣所描述的那样,人工智能所开启的这条进化之路将比自然进化快千百倍。
超44万样本揭示:97%人群有癌症高遗传风险,健康生活方式可有效降低癌症发病率!
癌症,全世界的人民公敌,发病原因复杂,经常被看作是遗传因素和生活环境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2016年,一项北欧双胞胎研究报告(Nordic Twin's Study)在经过长达32年随访、对20万对双胞胎进行研究后指出,癌症的遗传率预估为33%,该研究还揭示了前列腺癌、黑色素瘤、乳腺癌、卵巢癌和子宫癌等一系列癌症的遗传风险。而我们都
人体代谢率在生命早期就达到顶峰,在60岁后才开始下降
我们大多数人都记得,有一段时间,我们可以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却不会发胖。但是,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中国、日本、英国、挪威、摩洛哥、加纳、荷兰、法国、瑞士、挪威、德国、毛里求斯、牙买加、南非、肯尼亚、卢旺达、芬兰、丹麦和奥地利的研究人员发现人体的代谢---燃烧卡路里的速度---实际上在生命早期就达到了顶峰,
服务“两区”建设,昌发展国际精准医学加速中心即将亮相生命科学园
近日,北京市发布医药健康协同创新行动计划(2021—2023年)明确提出,“发挥昌平区对前沿技术突破和颠覆性技术创新项目的孵化作用”,“推动原创成果与技术向产业的转化”。为促进“产、学、研、医”紧密协同,加速临床与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昌发展于生命科学园核心位置打造国际精准医学加速中心。据相关专业人士介绍,该中心的落成将完善生命科学产业研
意大利研究人员:血液样本重测显示新冠病毒可能早已在意传播
意大利和荷兰的两个实验室对少量在新冠疫情暴发前采集的血液样本进行了重新检测,发现了通常在新冠病毒感染者体内出现的抗体。意大利米兰国家肿瘤研究所科学主管乔瓦尼·阿波洛内认为,这个结果说明在意大利,新冠病毒“很有可能”早在公认的时间点之前,就已经在“一定限度内”传播了。阿波洛内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这或将有助于解释为何意大利在2020年年初遭到了新冠疫情的严重
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36人
202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通信评审工作已经结束。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的规定,现将初步候选人名单予以公布。中国科学院 2021年8月1日 共191位候选人进入第二轮评审,其中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36人。1、性别统计:男性32人,女性4人,男性占比为88.89%;2、年龄统计:年龄最大的是66岁,最小的是43岁,平均
用生命“赌”病因,全基因组测序是否能终结求医苦旅?
世界上有近7000种罕见病,约80%罕见病是源于基因缺陷导致的遗传病。但由于人类基因组含有约30亿对碱基对,造成由基因缺陷导致的罕见病不仅种类繁多,还很少见,大部分医生们很难有相关诊断经验,导致罕见病人的诊断之路充满迷雾般的坎坷。有数据显示,全球每个罕见病患者平均看过8个医生、有过3次误诊经历、平均确诊时间长达7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