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研究表明,X染色体突变可致男性不育

根据2021年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编写并印发的《不孕不育防治健康教育核心信息》指出,我国不孕不育发病率介于7%-10%,这其中男性不育症占据很大一部分因素。

2022-07-21

现货型CAR-T疗法的危机:Cas9基因编辑后,T细胞繁现染色体异常

染色体非整倍性(染色体数目的增加或减少)和染色体截断,是 CRISPR-Cas9 基因编辑时对 DNA 双链进行切割后导致的常见后果,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应当进行相应的检测并尽量使其风险最小化。

2022-07-08

Nature:确定人类癌症的染色体不稳定性特征,有助于开发更好的癌症治疗方法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找到了一种识别和解释癌症染色体不稳定性的方法,染色体不稳定性揭示了一些存活率通常不到10%的致命癌症的复杂遗传原因。

2022-06-20

超乎想象:每500名男性就有1人多出1条性染色体,他们患病风险更高

尽管有相当多的男性携带了额外的性染色体,但他们中很少有人知道这一点。

2022-06-14

科学家开发出一种诊断人类染色体缺陷错误的新方法!

来自哥本哈根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开发出了一种新方法,其或能帮助研究人员阐明染色体缺陷的发生机制,并阐明疾病相关的染色体改变以及如何进行相关的诊断。

2022-05-31

Cell:从结构上揭示人核外切靶向复合物的RNA监测机制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Lima博士和Lima实验室博士后研究员M. Rhyan Puno提出了有助于解释RNA外切体如何定位需要被降解的RNA的研究结果。

2022-06-20

象腿蕉染色体级别基因组组装研究获进展

象腿蕉(Ensete glaucum)是芭蕉科中耐寒的蕉类植物,原产于中国云南和东南亚地区,具有观赏、饲用和药用价值。

2022-05-13

Nature:解析人源PBAF染色质重塑复合物结合核小体的结构

这项工作不仅阐明了PBAF复合物组装、核小体识别和染色质重塑机制,而且为理解BAF/PBAF相关突变的致病机理提供了理论基础。

2022-05-09

Nucleic Acids Research:报道非编码调控元件能够稳定染色质三维结构

发现了一系列位点与细胞生长和存活密切相关。该研究首次发现该类增强子位点的删除能够改变大范围染色质结构,通过同时影响多个非必需基因表达所产生的协同效应来影响细胞稳态。

2022-04-26

BMC Medicine:染色体正常却不幸流产,或与孕妇生殖道菌群紊乱有关

  流产是一种最常见的怀孕并发症。早期流产(12周以内)发生在五分之一的妊娠中,其中一半是由于染色体异常造成的;而66%的染色体正常晚期流产(12至24周)与感染有关,这种情况在早期流产中较少发生。然而,目前对于染色体正常流产的原因科学家们仍知之甚少。流产是极其不幸的,它会给患者及其家人的身心健康带来重大影响。因此,深入了解流产的原因将有

2022-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