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液态金属冻结微爆破现象及其增强肿瘤杀伤与MRI-CT双模态成像机制
生物体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的维持离不开力学因素。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力学调控与适应必不可少。肿瘤治疗中,除采用小分子、纳米药物调控病灶部位的生物力之外,在实现肿瘤组织物理性机械杀伤方面,临床上也会借助光声冲击波、高强度聚焦超声,以及磁场等干预方式实施治疗。近日,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联合研究团队发现,液态金属微颗粒在低温冻结作用
卟啉基金属-有机骨架的设计合成与肿瘤治疗方面取得进展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裴仁军研究团队对卟啉基MOFs的设计合成、生成机制以及应用于肿瘤的光动力治疗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该团队研究发现中-四(4-羧基苯基)卟吩(TCPP)内环的中心金属配位在MOFs的设计合成过程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种卟啉内环的中心金属配位会极大影响MOFs材料的形貌和化学性质。研究人员构建了未发生中心金属配位的卟啉基G
Science子刊:重新利用金属离子螯合剂有望拯救蛇咬伤中毒者
2020年6月21日讯/生物谷BIOON/---作为一种一种被忽视的热带疾病,蛇咬伤中毒(snakebite envenoming)在全世界范围内造成了许多伤亡:每年造成13.8万人死亡,约40万受害者留下永久性残疾。锯鳞蝮蛇(saw-scaled vipers)咬伤中毒会导致全身出血和凝血障碍,是非洲和亚洲蛇咬死亡和发病的主要原因。这种疾病很难治疗,这是因
金属双加氧酶催化机理的理论研究取得进展
氧气活化和C–C键的选择性氧化裂解在有机合成和工业生产中有极大的应用价值,一直以来是相关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槲皮素2,4-双加氧酶(QueDs)作为一类典型的生物金属双加氧酶,因其可在温和条件下高效活化氧气且高选择性地催化黄酮醇类有机底物的C–C键氧化开环裂解,引起了实验及理论化学工作者的广泛关注。虽然关于QueDs体系的研究已经持续开展了几十年
金属有机骨架在多药耐药性细菌感染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获进展
细菌耐药性的存在使得细菌感染成为临床治疗的严重障碍,特别是对于革兰氏阳性细菌,例如: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会大大降低对碳青霉烯和万古霉素的敏感性。而革兰氏阴性杆菌则很容易演变成耐药性菌株,难以消除。多药耐药性的大肠杆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就是具有耐药性的革兰氏阴性细菌,前者会引起严重的院内感染和泌尿道感染,而后者则常导致顽固性感染。基于抗生素的
利用DNA自组装结构引导无机非金属纳米材料可控制备方面获进展
近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丁宝全课题组在利用DNA自组装结构调控图案化二氧化硅定位合成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Site-specific Synthesis of Silica Nanostructures on DNA Origami Templates 为题目在线发表于《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 2020, DOI: 10.10
小心里面各种超标的有毒物质!
2020年2月27日讯 /生物谷BIOON /--超过三分之二的美国人服用膳食补充剂。绝大多数(84%)的消费者相信这些产品是安全有效的。但是他们不应该那么轻信膳食补充剂。康涅狄格大学的药学实践教授C. Michael White,在《药物治疗年鉴》(Annals of pharmactherapy)上发表的一篇新文章中表示,如果消费者使用未经可靠外部实验室
揭示伴侣蛋白ClpB清理有毒蛋白聚集物机制
2020年2月4日讯/生物谷BIOON/---细胞如何解开聚集在一起的蛋白?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荷兰国家原子分子研究所(AMOLF)和德国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如今发现伴侣蛋白ClpB可强行拉开蛋白链中暴露的环状结构(loop),随后将它们从蛋白聚集物中拉取出来。相关研究结果于2020年1月29日在线发表在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Processiv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和MMP14调节破骨细胞的骨吸收活性
2020年2月9日讯/生物谷BIOON/---骨稳态(bone homeostasis)包括新骨形成与现有骨的重塑和吸收之间的平衡作用。对于患上骨质疏松等骨损耗疾病(bone-wasting disease)的患者,骨吸收占主导。破骨细胞(osteoclast)在正常生长和发育期间以及从骨质疏松症到癌症骨转移的病理状态中都积极地重塑骨的矿物质和蛋白成分。作为
有毒蓝藻分子监测取得进展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对水生态系统的破坏,富营养化湖泊和水库中有害蓝藻水华的爆发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不断被报道。许多种类的蓝藻及其代谢产生的藻毒素对人类健康和水生生态系统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建立可靠、灵敏和快速早期预警系统,有利于更好地管理有毒蓝藻爆发的风险。微囊藻毒素(MCs)是目前有毒蓝藻水华中最常见的蓝藻毒素,主要由Microcys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