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靶向PAC1R:精确清除有毒tau蛋白 改善小鼠认知能力

  在阿尔茨海默症(AD)早期,tau蛋白在大脑突触中积聚,破坏信号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tau蛋白的积聚被认为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能力下降有关,而且tau越多,认知退化的速度就越快。许多研究都试图通过清除或降低有毒的tau蛋白积聚来提高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认知能力,在5月26日发表于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

2021-06-04

新研究表明转基因草可用于清除含有军用炸药残留有毒污染物的土壤

  英国约克大学网站发布消息,一项由约克大学领导的研究表明,转基因柳枝稷草(Panicum virgatum)可用于清除炸弹训练场、弹药场和雷场使用的军用炸药RDX(黑索金)的残留物,这些弹药残留在地面的有毒化学物质对人类健康有危害。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RDX一直是弹药的主要组成部分,至今仍在军事训练场上广泛使用,这导致了地下水的广泛污

2021-05-20

食源性功能因子拮抗重金属危害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日,天津科技大学食品营养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绿原酸对食源性镉危害的拮抗作用方面取得突破,研究成果以封面论文(Front Cover)《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chlorogenic acid and 3-(3-hydroxyphenyl) propionic ac

2021-04-12

Nat Commun: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或能促进LDL受体脱落并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2021年4月10日 讯 /生物谷BIOON/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是西方社会人群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血浆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与机体患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呈正相关关系,LDL受体(LDLR)能介导LDL的摄取且在清除血浆中LDL-C上扮演着关键角色。当结合LDL后,LDLR能通过网格蛋白小窝(clathrin-coated p

2021-04-10

研究首次采用猕猴桃合成荧光纳米材料检测金属离子

近日,从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果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团队获悉,该团队利用生物质碳源合成多功能纳米材料用于金属离子的检测取得一定成效。铁离子作为生物系统中最重要的金属离子之一,在氧吸收、氧代谢和电子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人体内铁离子的含量异常可引发多种生物紊乱。此外,研究发现水和土壤中的铁离子会和有机磷农药(草甘膦)结合成长期稳定存在的污染化合物,所以开发铁

2021-02-15

食品重金属快速检测研究上取得新进展

  合肥工业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瞿昊副研究员以DNA作为识别探针对电解质栅控石墨烯场效应晶体管传感器(SGGT)的栅电极进行修饰,实现了复杂大米样品中As(III)的高灵敏快速检测。相关成果已于2021年2月3日以“DNA-Gated Graphene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for Specific Dete

2021-02-08

Antibiotics:将有毒的杀虫剂转化为治疗抗生素耐药细菌的药物

2021年1月3日讯/生物谷BIOON/---N-芳基-C-硝基唑(N-Aryl-C-nitroazole)是一类重要的杂环化合物。它们被用作杀虫剂和杀真菌剂。然而,这些物质可能对人类有毒,并导致突变。由于它们并不经常使用,在药物化学文献中关于它们的数据很少。然而,最近有人提出,传统上避免使用的几组化合物可以帮助对抗病原菌。然而,为了减少毒性作用,必须在分子

2021-01-03

研究人员制备出非金属基癌症诊疗试剂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研究员王辉、林文楚等在非金属癌症诊疗一体化试剂研究中取得新进展,通过一步溶剂热法原位制备出多功能二元复合物癌症诊疗剂——石墨烯氮化碳量子点嵌入的碳纳米片(graphitic carbon nitride quantum dots embedded in carbon nanosheets,CNQD-

2020-10-14

研究发现深海微生物抵御重金属胁迫新机制

 重金属在深海环境中广泛存在,深海微生物进化出成熟且多样的抵御重金属胁迫的方式以维持在恶劣环境中的生存和繁殖。加强对深海微生物耐受重金属的机制研究,有利于从新视角了解其特殊环境适应机制,为发展去除重金属污染生物制品提供理论依据和候选材料。近期,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孙超岷研究组在深海冷泉和海山生境细菌应对重金属镉及汞的机制研究中取得进展。研究发

2020-10-15

功能化修饰环糊精金属有机骨架实现肺癌的安全靶向递药研究获进展

 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肿瘤,肺靶向给药技术可以使药物富集在肺部、提高疗效和降低毒副作用。目前,肺癌靶向策略多是利用肺癌细胞与正常细胞表面受体的表达差异进行靶向,若不能有效地把药物分子递送到肺部,将难以实现其分子靶向的价值。一般给药微粒存在组织靶向效率低、副作用大等缺点。因此,肺癌靶向治疗是亟待突破的科学难题。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张继

2020-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