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cer Cell:科学家发现恶性乳腺癌关键酶缺失
2013年3月1日讯 /生物谷BIOON/--肯塔基大学Markey癌症研究中心Peter Zhou博士带领的研究团队发现乳腺癌细胞缺少一种关键酶,该发现对治疗恶性乳腺癌有重要意义。 正常情况下,包括癌细胞的所有细胞将葡萄糖能量转化为ATP中,作为细胞各种过程的能量来源。另一个产生ATP的过程称之为有氧呼吸,该过程能产生更多的ATP。
:利什曼原虫对血红素的渴望可用来制造新的疫苗
利什曼原虫是世界上仅次于造成疟疾的疟原虫的最致命的寄生虫之一。这种寄生虫是通过雌性沙蝇的叮咬传播的,它会引起不同形式的利什曼病——这是一种以皮肤溃疡及内脏肿大为特征的疾病。利什曼病影响着全世界大约1200万人,然而还没有疫苗预防这种疾病,且用于治疗这种疾病的少数药物毒性很大、价格昂贵且容易产生耐药性。
:治疗恶性胶质瘤的新靶标
2014年12月25日讯 /生物谷BIOON/ --靶向治疗是癌症治疗日益和突破性手段,其中药物或其他物质被设计成能干扰那些控制癌细胞生长和存活的基因或分子。现在,弗吉尼亚联邦大学梅西癌症中心和分子医学研究所VCU(VIMM)
Nature Comm:基因融合筛选有助预测肺癌恶性程度
2014年12月23日讯 /生物谷BIOON/ --目前开发肺癌有效的治疗已经具有相当大的挑战性,部分是因为许多基因突变在肺癌中发挥作用。通过分析肺癌的RNA和DNA,美国密歇根州综合癌症中心研究人员发现含大量基因融合的肺癌
征服血癌不是梦:吉利德成功建立B细胞恶性肿瘤4个独特信号通路资产
吉利德在3年时间匆匆建成肿瘤学部门,首个药物Zydelig成功拿下美欧市场。近日,吉利德将ONO-4089收入囊中,成功建立了针对B细胞恶性肿瘤的4个独特信号通路的产品线。
J Transl Med:石棉暴露引发恶性间皮瘤的新机制
2014年12月10日讯 /生物谷BIOON/ --长期以来一直认为,暴露于石棉产生的肿瘤是由单个细胞基因突变后,产生多个突变克隆所引起的。但新的假说发表在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期刊上,新假说认为它是由多种细
PLoS ONE:疟原虫感染可能用于肺癌的免疫治疗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陈小平研究组与广州医学院呼吸疾病研究所钟南山院士合作开展的肺癌免疫治疗实验研究取得了新进展。相关论文已于近日在线发表于美国《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PLoS ONE)。
:恶性循环促进癌细胞扩散
2013年9月18日讯 /生物谷BIOON/--近期发布在Journal of Cellular Biochemistry上的文章称,产生粘液的"恶性循环"能够保护子宫和胰腺癌细胞,促进其癌细胞增殖。该研究为治疗癌症提供了新的方向。 液能够附着于诸如肺、胃,肠道等内脏器官上皮细胞表明,保护器官不受细菌侵染。
PLoS One:自然杀伤细胞识别疟原虫感染的红细胞
被恶性疟原虫感染的红细胞(iRBC)在早期的免疫反应中,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也译作NK细胞)是被激活的,这表明NK细胞与先天性抗寄生虫免疫反应有关。然而,NK细胞是否会直接识别iRBC,刺激iRBC是否需要辅助细胞呈递信号或是溶解性因子,这些问题目前还不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