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农作物产量性状的遗传网络解析重大研究计划2019年度项目指南
本重大研究计划以玉米、水稻和小麦为主要研究对象,围绕控制产量性状的遗传网络解析,综合应用生物学、农学及信息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手段,集中深入地探讨株型发育和籽粒形成这两个密切相关并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性状的重要生物学过程的遗传及生理生化调控机理,进一步通过分析籽粒形成和株型发育过程中不同阶段生物学过程之间的互作关系,阐明影响作物产量性状的遗传调控网络。一、科学目标针对我国粮食安全
Nat Commun:科学家们揭示细胞性状对于成功繁殖的作用
2019年1月22日 讯 /生物谷BIOON/ --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和伦敦国王学院的新研究发现,细胞必须保持其形状和比例,才能进行细胞分裂并成功繁殖。该研究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揭示了基本生物学机制,即细胞在生长或缩小时会保持其比例。这一原则在整个生命中都可以看到,从单细胞到复杂的生物,但它的生物起源仍然是一个谜。(图片来源:Snezhka Oliferenko)
家鸡卷羽性状的遗传机制研究获进展
家鸡的羽毛具有丰富的表型多样性,其遗传基础一直是家鸡遗传学研究中的热点。相关研究在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例如,隐性白羽性状已成为肉鸡配套系中常用的标记之一。除了羽色,羽毛在结构上也表现出多种表型。相比于正常的片羽,卷羽(frizzle)表现为羽毛翻卷(图1),在观赏鸡育种中颇受青睐。此外,卷羽还能促进家鸡散热从而提高耐热能力(heat tolerance),对改善热带高
水稻半矮秆性状与抗倒伏育种研究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李来庚研究组与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杨远柱团队合作,发现了一个新的特异调控水稻茎秆基部节长度的基因,该基因在培育水稻半矮秆性状,提高抗倒伏能力,增加大面积水稻产量方面显示了重要的应用价值。倒伏是水稻高产稳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以作物矮化育种为标志的“绿色革命”主要是利用赤霉素合成基因SD1的突变体,培育半矮秆性状,提
遗传发育所大豆重要性状遗传网络解析取得新进展
不同复杂性状间的耦合是分子设计育种的关键科学问题。作物的产量、品质等大都是多基因控制的复杂性状,由于受到一因多效和遗传连锁累赘的影响,使某些性状在不同材料和育种后代中协同变化,呈现耦合性相关。解析复杂性状间耦合的遗传调控网络,明确关键调控单元,对分子设计育种具有重要意义。大豆原产中国,是人类和动物油脂和蛋白质的主要来源。高效分子设计育种新体系的研究对于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的培育具有重要意
水稻所定点编辑水稻产量性状基因取得新进展
中国水稻研究所王克剑研究团队、钱前研究团队与扬州大学严长杰研究团队合作进行数量性状基因(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编辑研究,发现水稻在不同遗传背景下进行QTL编辑会产生不同的产量变化。相关研究成果于9
人类NK细胞的分化活化与调节性NK细胞生物学性状与功能; 2.肝脏天然免疫细胞与肝脏疾病的发病机理; 3.NK细胞为基础的新型生物治疗技术和基因工程蛋白质药物研制。
天然免疫学与肿瘤免疫学: 1. 人类NK细胞的分化活化与调节性NK细胞生物学性状与功能; 2.肝脏天然免疫细胞与肝脏疾病的发病机理; 3.NK细胞为基础的新型生物治疗技术和基因工程蛋白质药物研制。
获得性性状跨代遗传机理研究取得重要突破
近日《Science》杂志发表成果,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周琪、段恩奎研究组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科学研究所翟琦巍研究组合作,在高脂饮食诱导的父代肥胖小鼠模型中,发现一类成熟精子中高度富集的小RNA(
Nat Commun:郭思义等发现四个基因组成嵌合阻抑网络控制水稻产量性状
分蘖是影响水稻产量的重要农艺性状,受多个基因遗传控制,这些基因相互协同或拮抗,而对其调控的分子网络知之甚少。 MADS转录因子家族在进化上非常保守,业已证明其主要参与植物花器官发育。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种康研究组发现了水稻MADS家族成员MADS57控制营养器官侧芽分化和分蘖形成的新功能。遗传和分子生物学实验证明,转录因子MADS57直接结合并阻抑独脚金内酯(一种新型植物激素)受体基因D14的转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