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EHJ:摄入超级加工食品或会增加心血管疾病患者发生二次心脏病发作或中风的风险

来自意大利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分析了摄入大量超级加工食品对已经罹患心血管疾病的人群的健康影响。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摄入超级加工食物或会让患者第二次心脏病或中风发作的风险增加,而且还具有一定的致命性。此外研究者还发现,即使在一般遵循地中海饮食的人群中,其摄入过多的超级加工食物也会让其健康风险增加。

2021-12-08

Nat Commun:科学家开发出一种在凝胶中生长的迷你乳腺癌模型 或有望帮助开发更高效的抗癌疗法

来自赫尔辛基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了一种新方法,其或能在实验室条件下将激素受体保留在凝胶中培养生长的迷你乳腺癌中,这一发现为后期科学家们开发新型激素疗法,并研究个体药物反应和阐明药物耐受性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线索。

2021-11-30

eLife:科学家开发出新型模型来预测患者对癌症免疫疗法的早期反应

来自休斯顿卫理公会研究所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模型,其或能在患者疗法早期预测是否癌症患者会对免疫疗法产生反应。

2021-11-17

Nat Med:药物缬沙坦或能改善肥厚性心肌病患者机体的心脏功能

来自哈佛医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断药物缬沙坦(Valsartan)或能减缓早期肥厚性心肌病患者的疾病进展,并改善其机体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021-11-25

PLoS Biol:很少被人所熟知的神经胶质细胞或能调节机体心脏的发育和功能

2021年11月24日 讯 /生物谷BIOON/ --胶质细胞对于神经系统的功能至关重要,如今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揭示了星形胶质细胞的重要性,然而科学家们对周围器官中的类似星形胶质细胞却知之甚少。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PLoS Biology上题为“Identification of astroglia-like cardiac nexus glia tha

2021-11-24

心脏代谢microrna与COVID-19严重程度和死亡率的关系

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可导致多器官损伤。血液中的MicroRNAs (miRNAs)反映了细胞激活和组织损伤。

2021-11-17

研究人员培育出人类永久性新生儿糖尿病犬模型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科研人员及其合作者利用单碱基编辑器对葡萄糖激酶进行点突变,培育出首例人类永久性新生儿糖尿病犬模型。相关论文以Generation of permanent neonatal diabetes mellitus dogs with glucokinase point mutations throu

2021-11-08

研究提出新方法重塑史前人类基因交流与演化模型

 《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复旦大学徐书华团队题为Refining models of archaic admixture in Eurasia with ArchaicSeeker 2.0的研究论文。该工作提出了基于隐马尔科夫模型(Hidden Markov Model)

2021-11-06

科研人员在兔模型上实现拉曼探针术中前哨淋巴结的准确定位和微创手术

前哨淋巴结 (Sentinel lymph node, SLN) 是恶性肿瘤发生淋巴转移的第一站淋巴结,对恶性肿瘤区域淋巴结的转移情况及指导淋巴结清扫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前哨淋巴结活检可以在保证肿瘤安全性的同时,有效避免不必要的大范围淋巴清扫,减少淋巴水肿、感觉障碍等诸多并发症。随着诊断技术的发展,筛查的普及,目前临床中应用的前哨淋巴结定位技术包括染料法、放射

2021-11-14

TSMDA:基于目标和症状的计算模型,用于miRNA与疾病的相关性预测

TSMDA:基于目标和症状的计算模型,用于mirna与疾病的相关性预测。

2021-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