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国外科学家开展无ST段抬高的院外心脏骤停复苏后患者的血管造影策略研究

  对于院外心脏骤停且成功复苏、心电图中无ST段抬高的患者来说,实施早期冠状动脉造影和血运重建的益处尚未明确。近日,德国莱比锡大学等单位的研究团队在医学期刊《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发表了题为“Angiography after 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 wit

2022-01-14

注射脂质纳米颗粒封装的mRNA在体内产生CAR-T细胞,可显著逆转心脏纤维化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佩雷尔曼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类似于基于信使RNA(mRNA)的COVID-19疫苗,一种实验性免疫疗法只需注射一次mRNA就能暂时重编程患者的免疫细胞以攻击特定靶标。

2022-01-10

又打呼噜又失眠,更易患心脏病且死亡风险更高

  睡眠是人体的一种修复过程,可以恢复精神和解除疲劳。人的一生中,大约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良好的睡眠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三项健康标准之一,而睡眠时间过短或睡眠不佳均会影响健康。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影响全世界约10亿人,是最普遍的睡眠障碍之一。几乎所有病人睡眠后都有较高的鼾声,患者白天嗜睡,往往在谈话间不自觉地入睡。失眠是一种

2021-12-24

我国学者研究发现:压力大、贫穷,更容易患心脏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压力也在变得越来越大。早期的研究表明,压力会导致脱发、白发、肥胖等危害。长期压力会导致一系列健康问题,包括心脏病、糖尿病、抑郁和焦虑。不仅如此,压力还会抑制免疫功能,减弱抵御能力,甚至是促进肿瘤生长。心血管疾病(CVD)是全球第一大致死疾病,同样是我国第一大死亡因素。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有近18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占全球死亡

2021-12-22

Nat Ecol & Evol: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新型计算机模型 或能帮助理解肿瘤的生长影响其遗传特性的机理

2021年12月31日 讯 /生物谷BIOON/ --肿瘤内的遗传异质性会促进克隆进化,然而目前研究人员对临床相关的克隆动态变化的理解仍然非常有限,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上题为“Spatial patterns of tumour growth impact clonal diversificat

2021-12-31

Genome Biol:科学家识别出与人类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相关的风险基因

2021年12月30日 讯 /生物谷BIOON/ --每出生100个婴儿中就有1个会被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CHD,congenital heart disease),其是引发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然而目前研究人员对引发这些发育障碍的遗传原因知之甚少,这或许就影响了准确的产前遗传测试技术的开发和进展。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Genome Biology上题为“

2021-12-30

中国科学家培育出世界首个全面模拟人类AD的大鼠模型

 阿尔茨海默病(AD)是老年期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以进行性记忆下降和认知功能减退为特征。AD不但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也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AD的组织病理学变化主要是老年斑(SP)、神经元纤维缠结(NET),基于此,科学家已经提出了β淀粉样蛋白假说[1]和Tau蛋白异常磷酸化假说来解释发病机制。尽管在发病机制的研究方面取得了进展,但迄今

2021-12-15

Science:基因B4GALT1的一种错义变体可将心脏病风险降低33%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院和再生元遗传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合作发现了一种新的基因变体,它与损害心脏的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和一种叫做纤维蛋白原(FIB)的凝血蛋白的较低水平有关,这似乎可以大大降低一个人患心脏病的风险。

2021-12-08

Science:机械应力对心脏瓣膜形成过程的调控机制

  心脏是生命的发动机,源源不断地提供循环系统中的动力,是生物体内最关键的和最精密的器官之一。在心脏内部,心房与心室之间有瓣膜,这些瓣膜使血液只能由心房流入心室而不能倒流。如此精密的结构是如何形成的呢?近日,法国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院Julien Vermot研究组在《Science》,发表了题为“Bioelectric signaling

2021-11-22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是一种抗Dox心脏毒性的候选植物化学物质

研究表明,阿霉素(Dox)致心脏毒性的机制非常复杂,涉及多种调节细胞死亡形式。此外,临床干预效果不理想。铁依赖、脂质代谢异常和过量活性氧生成是铁死亡的三个特征,是潜在的治疗干预靶点。

2021-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