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The Journal of Cell Biology:研究揭示蛋白聚集体选择调控的新机制

 《细胞生物学杂志》(The Journal of Cell Biology)于4月12日以Article形式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杨崇林研究组和郭伟翔研究组合作的研究论文The BEACH-containing protein WDR81 coordi

2017-04-19

NRR:强制性运动疗法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脑功能重组

强制性运动疗法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脑功能重组 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以屈肌痉挛为主而下肢是以伸肌痉挛为主,运动模式并不相同。强制性运动疗法是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康复的一种新技术,有关下肢康复的研究报道较少。

2012-12-13

Cell:EGFR在发生过程中的激酶非依赖作用

近日,国际生物学顶尖期刊cell 刊登了来自麦迪逊威斯康星大学Richard A. Anderson研究小组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他们通过研究发现非激活型EGFR能够通过与癌蛋白LAPTM4B相互作用参与自噬起始过程,而这一过程并不依赖于EGFR的激酶活性。这条信号通路可能对于控制肿瘤代谢,在代谢应激情况下促进肿瘤细胞存活具有重要意义。

2015-01-19

Nature:线粒体对帕金森氏症的影响

影响在受损线粒体的清除(线粒体自噬)中所涉及的两种酶(泛素连接酶parkin和蛋白激酶PINK1)的“功能丧失突变”与家族性帕金森氏症有关。这项研究表明,USP30 (一种局限于线粒体的去泛素酶)通过去除由parkin放置的泛素标签来对抗线粒体自噬。

2014-06-19

NCB:parkin和USP30通过泛素化过程调控线粒体

近日,美国研究小组发现parkin和USP30能够通过泛素化过程平衡调控线粒体自噬,了解这一过程对开发治疗帕金森疾病的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2015-02-01

Science:线粒体母系遗传或源于细胞“

线粒体是存在于大多数真核生物细胞中的细胞器,其基因只能母系遗传而与细胞的基因组不同。日本研究人员发现,线粒体的这种母系遗传或许源于“自噬”作用,父系的线粒体在受精卵中就被消化掉了。 线粒体主要负责给细胞供应能量。科学家早已认识到,只有母系线粒体的基因才能遗传给后代。根据这一原理,现代人类的共同母系祖先可以追溯到十多万年前的某个非洲女性,即“线粒体夏娃”。

2011-10-19

尼妥珠单抗活化细胞反应增强了化学与放射治疗的敏感性

在2014年五月号《实验生物及医学》期刊刊出的一篇研究是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 标靶治疗结合放射性治疗相比于细胞毒性剂或是单独的放射性治疗可以提高对肿瘤的局部控制。南京理工大学附属金陵医院与医学院的宋海珠博士和他的同事们表示在食道鳞状癌细胞中尼妥珠单抗可透过促进自噬性细胞死亡增强化学与放射性治疗的敏感性。

2014-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