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Plant Communications:北大生命学院秦跟基课题组揭示植物绿色花瓣形成的奥秘

自然界中黄色、粉色、红色和紫色等颜色的花瓣很常见,而绿色花瓣却很罕见。对于虫媒花来说,抑制绿色花瓣的形成能更好地将花瓣与绿色的叶片区分开来,有利于昆虫识别花的位置以更好地帮助植物传粉。但作为观赏花卉,绿色花卉却显得高雅珍贵。目前花卉市场上绿色花卉品种并不多,只有少数几种花卉如菊花、玫瑰、康乃馨有绿色花瓣的栽培品种,这些绿色花卉品种因为珍稀而更有商业价值。因此

2022-03-23

Nat Commun:科学家揭秘水豚肠道微生物降解植物多糖的酶机制

草食动物消化道内的共生微生物群是解聚木质纤维素酶的主要来源。水豚是现存最大的啮齿动物,通常生活于潘塔纳尔湿地和亚马逊盆地,由于其饮食以禾草和水生植物为基础,也被称为“草之王”。它们可以通过微生物共生机制有效地解聚和利用木质纤维素生物量。近日,发表在Nat Commun上的一篇题为“Gut microbiome of the largest living ro

2022-03-23

Science Advances:解析植物维管抗病性的分子机制

  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何祖华研究组在Science Advances上发表了科研论文,揭示了一种之前未被发现的维管束特异的免疫机制,为研究植物维管束病害如水稻白叶枯病的抗性机制提供了一种新的免疫通路,也为提高作物对维管束病原菌的抗病性提供了潜在新途径。由于维管束抗性研究的困难,通常由细菌或真菌专化侵染植物的维管系统从而影响

2022-03-15

Science:“相爱相杀”——天然化学合成家如何同昆虫博弈

  不同于动物,植物在面临天敌威胁时,无法主动逃跑来规避危害,因此,在漫长的自然驯化选择中,植物开发出了一套专属的抵御“敌人”的手段—产生次生代谢物,不同类别的化合物能排斥不同种昆虫/吸引昆虫天敌靠近,从而使自身免于大规模昆虫造成的伤害,这也使得植物被人们誉为“天然的化学合成家”。这其中,植物释放的用来趋避非寄主昆虫的化学分子却一直没有被

2022-03-08

研究揭示非洲猪瘟病毒拮抗宿主天然免疫应答新机制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口蹄疫与新发病流行病学创新团队在非洲猪瘟病毒免疫逃逸及致病机制方面研究取得新进展,该研究鉴定了非洲猪瘟病毒新的免疫抑制基因MGF360-9L,证实了MGF360-9L是非洲猪瘟病毒的主要毒力因子之一,系统解释了该基因拮抗宿主天然免疫应答的分子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mBio》。该研究发现,非洲猪瘟病

2022-03-09

 天然产物靶向肿瘤坏死因子抑制抑制人结直肠癌细胞生长

结直肠癌是一种消化系统的恶性疾病,是男性和女性新发癌症病例的第三大常见原因,也是癌症死亡的第二大常见原因。结直肠癌的病理生理学非常复杂,其发展是一个多阶段的过程。

2022-03-15

Molecular Ecology:揭示蕨类植物孢子强扩散能力下生态适应塑造的遗传分化格局

  在生物演化过程中,基因流常常扮演着消除特征性变异、维持遗传同质性,进而阻碍群体遗传分化的角色。以往研究认为,在具有高强度扩散潜力的类群中,遗传分化通常难以形成和维持。然而,近年来不少研究表明,扩散能力强的类群也可以形成显着的群体遗传结构,但这种“扩散-基因流”悖论的形成机制尚不清楚。蕨类植物在维管植物中占据着重要的演化地位,具有独特的

2022-03-16

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植物microRNA跨界调控鱼类肌肉发育的现象

  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类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表达的长约22个核苷酸小分子RNA,广泛参与发育、免疫等多种生物学过程。miRNA在不同物种间高度保守的。自2012年始,陆续发现植物miRNA可以稳定存在多个动物(小鼠、蜜蜂等)组织中并且可跨物种调控基因表达,但在鱼类中很少报道。脆肉鲩(又称脆肉草鱼)是普通草鱼摄食

2022-03-11

光污染与外来植物入侵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剧,夜间灯光造成的光污染已成为一个新兴的全球环境问题,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许多研究表明光污染会影响不同植物的个体表现,进而影响群落结构。例如,前期研究发现光污染对窄幅分布的外来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强于广幅分布的外来植物。尽管这项研究暗示光污染可能加剧窄幅分布外来植物的扩散风险,但是光污染

2022-03-01

肿瘤细胞外囊泡作为天然产物在癌症治疗中的信使作用

细胞外囊泡是由细胞分泌的两层囊泡。它们在细胞间成分交换、信号转导和病理发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肿瘤源性ev (tumor-derived ev, TDEVs)被发现与肿瘤微环境和肿瘤发展有关。TDEVs可设计为一种具有高靶向性和高渗透性的天然药物载体。

2022-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