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大肠癌中的这种“坏”细菌,或能在肿瘤免疫中发挥“好”作用

  免疫疗法在临床上已经成功应用于治疗多种血液学和实体转移性恶性肿瘤。最广泛使用的靶向免疫检查点的药物,如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及其配体PD-L1,对一部分癌症患者有效。然而,抗PD-1/PD-L1治疗在大多数结直肠癌患者中作用却不大。因而,找到一种能提高结直肠癌患者抗PD-1/PD-L1治疗效果的新方法很有必要。之前很多研究显

2021-12-04

中国科学家在大肠杆菌中实现高产L-高丝氨酸

  L-高丝氨酸是一种天然存在的非蛋白氨基酸,可作为医药中间体,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由于生产强度和经济性等原因, L-高丝氨酸的规模化应用受到严重限制。目前国内外尚未有L-高丝氨酸的产业化生产线,L-高丝氨酸也是当前少数仍未实现工业化生产的氨基酸品种。近日,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团队在《Metabolicengineering》发表了题为

2021-10-15

Systems Microbiology and Biomanufacturing:阐述谷物醋酿造微生态系统中的“蝴蝶效应”——非优势微生物欧洲驹形杆菌在群落中的关键作用

 近日,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许正宏教授团队针对非优势微生物在传统酿造谷物醋中的作用研究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Komagataeibacter europaeus improves community stability and function in solid-state cereal vinegar fermentation cosystem

2021-12-06

大肠杆菌或能有效抵御沙门氏菌引起的宿主机体感染!

来自慕尼黑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依据微生物组的组成,大肠杆菌或能预防沙门氏菌的感染。

2021-10-09

大肠癌的全基因组分析表明,PHF19和TBC1D16是致癌的超级增强子

大肠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癌症之一。尽管基因组突变和单核苷酸多态性已被广泛研究,但结直肠癌患者组织中的表观基因组状态仍然难以捉摸。

2021-11-15

The FASEB Journal:发现结核抵抗人群抵御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固有免疫机制

  结核病(TB)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tb)引起的一类重大传染性疾病。据世卫组织发布的最新报告,在2020年,全球有近990万结核病患者,并有约151万人因结核感染导致死亡。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刘翠华课题组长期致力于研究Mtb等重要病原菌与宿主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近年来发表系列研究工作,在病原菌与宿主相互作用机制方面取得重要成果,为抗结

2021-11-09

Nat Microbiol:特殊的肠道菌群—双歧杆菌或能帮助解释母乳喂养给婴儿带来的健康益处!

来自丹麦技术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能利用母乳组分在婴儿肠道中生长的特殊类型的双歧杆菌含有一种特殊酶类,这种酶类能促使细菌产生对机体免疫系统有益的小分子。

2021-10-28

吴方团队与合作者发现三类老药可抑制幽门螺旋杆菌耐药株感染

 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能引起胃癌的致病菌,全世界超过50%的人口受到过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目前,临床一线用药主要使用阿莫西林、甲硝唑、克拉霉素抗生素和质子泵抑制剂以及铋剂联用方法去抑制该菌生长和感染(俗称三联法或四联法)。近年来,幽门螺旋杆菌针对这些已知抗生素具有很强的耐药性,使得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成为临床实践的棘手问题。上海交大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吴方课

2021-10-15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揭示基于木霉-芽孢杆菌共培养技术开发作物秸秆高效降解技术新策略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陈捷教授团队在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在线发表了题为Co-cultivation of T. asperellum GDFS1009 and B. amyloliquefaciens 1841:Strategy to regulate the production of

2021-10-08

蛋白酶激活受体2信号通过β-catenin和骨膜蛋白促进大肠癌的自我更新和转移

肿瘤干细胞样细胞(CSCs)的维持和增殖是肿瘤转移所必需的。虽然蛋白酶激活受体2 (PAR2)与结直肠癌(CRC)的进展密切相关,但尚不清楚它如何调节远端转移,也没有研究表明与CSCs有关。

2021-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