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BC:发现Ail促进鼠疫杆菌与宿主细胞结合机制
鼠疫杆菌(Yersinia pestis)是一种杆菌,属于肠道杆菌科,同时也是腺鼠疫、肺鼠疫和败血性鼠疫的病媒。所有的类型都在人类历史上造成严重的伤亡。Ail(鼠疫杆菌粘附素分子)是鼠疫发病过程中关键性的纤连蛋白(Fn)的结合蛋白。
素食者不易得大肠癌
在一项对基督复临安息日会成员的研究中,研究者发现,素食与非素食相比,前者患大肠癌的风险比较低。近日,此研究论文在线发表于《JAMA Internal Medicine》杂志上。
Genetic Test Mol Bioma:华人研究,大肠癌有效预后基因
2014年12月17日讯 /生物谷BIOON/ --由脂肪细胞分泌的胶原样蛋白质即脂联素,脂联素由ADIPOQ基因生成。ADIPOQ基因的变异可能会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以及各种癌症的风险增加相关。一项新的研究发现 ADIPOQ基因特定
中国科学家构建首张结核分枝杆菌全蛋白质组芯片
该MTB结核分枝杆菌蛋白质组芯片含4262个结核分枝杆菌基因组阅读框架编码产物,覆盖其基因组编码蛋白质的95%,可用于全局性蛋白-蛋白相互作用分析,以研究人免疫细胞-结核杆菌的互作机制;小分子与蛋白相互作用分析,以进行药物靶标的全局性发现;高通量血清分析,以系统性地进行结核病诊断生物标识物的发现。
BMC Micro:绿脓杆菌通过AQ信号分子来调节菌体的形态变化
近日,国际微生物权威杂志BMC Microbiology在线刊登了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Quorum sensing modulates colony morphology through alkyl quinolones in Pseudomonas aeruginosa”,文章中...
Nature:东京大学研究揭示痢疾杆菌攻击人体机制
S. flexneri OspI 蛋白晶体结构 东京大学教授Chihiro Sasakawa领导的研究小组日前发现了痢疾杆菌( Shigella flexneri )借助特殊蛋白质破坏人体免疫功能的机制。这一发现有望促进开发新的治疗药物。相关论文3月11号在线发表于《Nature》。 研究小组发现,痢疾杆菌侵入肠道下部的上皮细胞时,人体会激活免疫功能,力图击退痢疾杆菌。
Scientific Reports :一种蛀牙菌可显著增加溃疡性大肠炎风险
新一期英国《科学报道》(Scientific Reports )杂志网络版发表了日本研究人员的研究论文,他们调查发现,感染一种可导致蛀牙的变形链球菌后,患上溃疡性大肠炎的风险将是正常情况的4倍以上。 溃疡性大肠炎是一种大肠炎症性疾病,会反复出现腹泻及便血。溃疡性大肠炎被认为与免疫功能异常有关,但是一直不清楚具体机制。
专家首次为大肠杆菌植入人工碱基对
英国《自然》杂志7日公布的一项合成生物学研究显示,科学家首次将人工合成碱基对插入大肠杆菌的DNA(脱氧核糖核酸)中,且并未影响其生长和复制过程。这一成果向利用合成技术“订制”特定生物组织迈进一步。
:昌增益等阐释大肠杆菌抵御胃酸机理
近日来自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及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成功地捕获了一种酸性分子伴侣蛋白在酸胁迫下的“客户蛋白”,并依此阐释了大肠杆菌抵御胃酸的机理。这一结果于2011年9月4日在线发表在《自然》杂志子刊《自然—化学生物学》(Nature Chemical Biology)上。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昌增益教授及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陈鹏研究员为这篇文章的共同通讯作者。
PLoS ONE:研究人员找出易感非结核分枝杆菌的危险因素
近日,伊利诺伊大学研究人员报告称:与引起那些导致结核病的细菌同属于一个家族的细菌,会引起的严重、有时甚至是致命的肺部疾病,这种细菌感染疾病比以前认为更常见,其中55岁以上白种人风险最大。这项研究发表在3月14日的PLoS 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