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研发投入近12亿 这家药企或斩获国内首个CAR-T
小编推荐会议:2018 (第四届)下一代CAR & TCR-T研讨会日前,复星医药发布公告称,其投资公司复星凯特的CAR-T产品FKC876正式获得国家药监局临床试验批准,该产品有可能成为国内首款获批上市的CAR-T细胞药物。2018年上半年,复星医药研发投入11.88亿元赶超恒瑞,5个生物药处于临床III期,利妥昔单抗上市提交上市申请,获批在即;报告期内,公司3个重磅产品通过一致性评价,
半年研发投入近12亿 这家药企或斩获国内首个CAR-T
日前,复星医药发布公告称,其投资公司复星凯特的CAR-T产品FKC876正式获得国家药监局临床试验批准,该产品有可能成为国内首款获批上市的CAR-T细胞药物。2018年上半年,复星医药研发投入11.88亿元赶超恒瑞,5个生物药处于临床III期,利妥昔单抗上市提交上市申请,获批在即;报告期内,公司3个重磅产品通过一致性评价,10个产品处于申请阶段,进展超越大部分药
三生制药2018上半年业绩公布:营收同比涨幅27.4%
中国领先的生物制药公司三生制药(01530.HK) 今天公布的2018上半年度业绩显示:公司在2018上半年增长强劲,各项业务全面推进。未来,公司将继续保持集研发、生产及营销为一体的平台优势,巩固其在中国生物制药行业的领先地位,并通过专注开发创新的生物制药产品,解决未被满足的医疗需求,造福更多患者。财报数据显示:2018上半年,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约21.7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7.4%;毛
美国FDA今日批准下半年首款新药,治疗天花
今日,美国FDA宣布批准SIGA Technologies的新药TPOXX(tecovirimat)上市,治疗天花(smallpox)。值得一提的是,这是美国FDA今年批准的第21款新药,也是首款获批治疗天花的新药。天花这个名字,想必生物医药行业的读者都不会陌生。天花疫苗是人类成功开发的第一款疫苗,让我们对这种致命的疾病有了预防的武器。自天花疫苗的接种普及以来,人类在与病毒的战争中取得了节节胜利。
硅谷银行发布2017投资年报,液体活检和基因检测发展迅猛
2017年美国生物医药领域风险投资情况美国健康领域风险投资的募资金额创新高,达到91亿美元,比2016年增长了26%。生物制药、医疗器械和诊断技术公司获得的投资创新高,达到155亿美元(其中生物制药105亿),比2016年增长了31%。生物制药(Biopharma)由于投资者在早期技术的赌注加大,生物制药领域的A轮融资创新高(27.8亿美元)。A轮融资的全年平均交易金额是900万美元,
Array黑色素瘤组合疗法PFS翻倍 有望上半年获批
Array BioPharma今日宣布,治疗BRAF突变晚期,不可切除或转移性黑素瘤患者的关键3期COLUMBUS试验详细结果发表在了《The Lancet Oncology》期刊上。该研究表明,接受binimetinib和encorafenib组合疗法的患者与接受vemurafenib单独疗法的患者相比,其无进展生存期(PFS)明显延长。转移性黑色素瘤是一种严重危及生命的
阿尔兹海默症新年谋破局 vTv新疗法上半年将公布III期结果
最近十年来,科学家们在医疗健康领域取得的成就可谓空前。从肿瘤到心血管疾病、从传染病到罕见病,医学工作者们几乎每一天都在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手段。然而,在神经退行性疾病尤其是阿尔兹海默症(AD)治疗领域,科学家们可谓是备尝苦果。近十几年来,与之有关的头条消息几乎都是临床III期研究失败、某某公司退出该疾病领域药物开发。不过,在这一领域中仍有众多勇士在不断探索。vTv Therapeutics公司就是
博雅控股集团启动日本再生医学研究中心建设 预计半年落成
2017年11月11日,藤田保健卫生大学(Fujita Health University,FHU)代表团到访博雅控股集团,与博雅控股集团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共同在日本启动建设一个大型的国际化的再生医学临床研究中心。本次签约仪式由藤田保健卫生大学校长Hoshinaga博士及博雅控股集团副总裁郭春明博士代表双方签约。藤田保健卫生大学Kuniaki Saito教授、Naoki Yamamoto教授、
北京医改半年医药费增幅17年来最低
北京医改新政实施已有半年,参加改革的3700多家医疗机构完成门急诊量1亿多人次,扣除CPI影响,医药费用增长不足2%,为2000年以来费用增幅的最低期,累计节约医药费用44亿元。北京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医改总体平稳有序,变化积极,符合预期,反响良好。改革实施六个月,已完成门急诊量1亿多人次,190多万住院病人治疗有序,改革效果初显。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成效显现。普通病、常见病逐步分流到基层机构,扭
寒冬已过,5家上市疫苗企业半年业绩迎来“大反攻”!
去年上半年,受“疫苗事件”影响,国内二类疫苗生产企业惨遭业绩“滑铁卢”。当时,智飞生物业绩大幅下滑,沃森生物曾亏损过亿元。而今年,随着“疫苗事件”影响消除,智飞生物、沃森生物等一批疫苗类公司迎来业绩反攻。其中,智飞生物、康泰生物、长生生物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超过100%。表1:2017年上半年5家疫苗企业业绩一览 (单位:万元) 智飞生物:净利润同比增长1326.96%2017年上半年智飞生物营业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