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研究揭示昆虫病原真菌协同作用诱导玉米防御反应机制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粮食作物害虫监测与控制创新团队揭示了球孢白僵菌和棘孢木霉菌协同作用通过激发抗氧化剂和植物激素信号增强了植食性害虫取食诱导的玉米防御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植物科学前沿( 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 )》上。亚洲玉米螟一直是威胁玉米稳产、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我国对玉米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需求的日益
铜绿假单胞菌或能与抗真菌药物氟康唑相互协作来抵御白色念珠菌的感染!
来自缅因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病原体或许并不总是会对药物的治疗起作用,有时其或许还会增强药物的治疗疗效。
Cell:临床前研究发现肠道真菌影响神经免疫和社交行为
根据一项新的临床前研究,来自美国威尔康乃尔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驻留在肠道中的一组特定的真菌可以保护肠道免受损伤并影响社交行为。他们揭示了一组新的分子信号,将肠道中的真菌与它们在整个身体中的宿主细胞(包括免疫细胞和神经元)联系起来。
《细胞》子刊:科学家发现,肿瘤中的真菌会刺激胰腺癌细胞分泌IL-33,招募并激活2型先天性淋巴细胞,促进肿瘤进展
说起“癌王”,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想到胰腺癌,这种总体5年生存率将将达到两位数的癌症对于医生、患者和基础研究人员都是极大的挑战。胰腺癌具有非常独特的肿瘤免疫谱,一部分肿瘤中有40-60%都是免疫细胞,但可气的是,它们基本都是免疫抑制细胞,比如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调节性T细胞、CD4+ 2型辅助T细胞(Th2)和骨髓来源的抑制细胞,它们狼狈
与哺乳动物肠道病毒的相互作用改变共生菌的外膜囊泡的产生和含量
肠道共生菌有助于维持肠道内环境的稳定。破坏共生菌群与疾病的发展和持久性有关。肠道病毒利用共生菌加强病毒感染的广泛能力进一步证明了这些微生物的重要性。
EbioMedicine:揭示多发性硬化症患者机体肠道真菌微生物组发生改变的分子机制
2022年1月31日 讯 /生物谷BIOON/ --真菌微生物组(mycobiome)是肠道微生物组的真菌组分,其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有关,然而,目前研究人员并不清楚真菌微生物组在多发性硬化症发生过程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EbioMedicine上题为“Alterations of the gut mycobiome in pat
Gut Microbes: 粘膜相关肠道共生菌诱导的白细胞介素-1β分泌促进肠屏障修复
肠道微生物区系对于维持和修复肠道上皮屏障是必不可少的。由于在炎症性肠病患者中发现了肠上皮屏障功能和微生物区系组成的变化,因此了解不同细菌在调节屏障修复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研究人员揭示共生总基因组可视为宿主和肠道微生物适应性进化的实体单元
过去我们认为动植物的自身遗传物质及其所处周边环境决定着物种的性状。近些年,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一些共生的微生物对宿主表型也有至关重要影响。事实上,宿主遗传和肠道微生物两者并非各自独立、互不影响,它们间存在着广泛而复杂的互作关系。“共生总基因组”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视角和范式来理解生物体:即所有动植物都是由宿主和相关微生物构成的“共生总体”(holobion
Nature:我国科学家在水稻对稻瘟病真菌广谱抗性的遗传和分子机制方面取得新突破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的何祖华(He Zuhua)课题组报告了一个新的免疫-代谢调控网络,并在赋予水稻对稻瘟病真菌广谱抗性的遗传和分子机制方面取得了突破。相关研究结果于2021年12月15日在线发表在Nature期刊上。
牛肝菌目物种从褐腐到共生的创新进化史研究获进展
在森林土壤中,木材分解真菌、枯枝落叶分解真菌和外生菌根真菌形成错综复杂的菌丝网络。作为有机物的分解者,腐生真菌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植物的共生伙伴,外生菌根真菌可以将植物光合作用合成的碳水化合物转移到土壤微生物群落中,供微生物利用。研究腐生真菌和共生真菌在碳源、氮源获取和有机质降解方面的异同,将有助于认识生态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