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首个艾滋病疫苗获准开展人体试验
西安大略大学Chil-Yong Kang教授领导的团队研发的艾滋病疫苗获得FDA批准开展人体试验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12月20日宣布,该校研制的艾滋病疫苗获得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将于2012年开展人体试验检测其预防艾滋病的效果。这是目前加拿大研制的首个艾滋病疫苗。 该校研究小组利用基因技术改造艾滋病I型病毒,使其不具备致病性,再将其制备成疫苗。
《世界卫生组织艾滋病预防治疗指南》发布会主要内容
媒体背景信息 《世界卫生组织男男性行为人群及跨性别人群艾滋病及其他性传播感染的预防治疗指南》发布会 关键事实 自 20 世纪80 年代初艾滋病病毒(HIV)开始流行至今,男男性行为人群(MSM)及跨性别人群受影响尤为突出。他们感染的风险依然很高;男男性行为人群感染艾滋病的情况加剧,在工业化国家尤其严重。
2011年世界艾滋病日报告发布 全球抗艾成果显著
12月1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艾滋病日,2011年的世界艾滋病日的宣传主题是“Getting to Zero”,中文可以翻译为“朝零努力。 世界卫生组织将12月1日订为世界艾滋病日,是因为第一个艾滋病病例是在1981年此日诊断出来的。
美国骨髓移植清除艾滋病患者体内病毒
美国一家医院的研究人员近日宣布,两名为治疗癌症而接受骨髓移植的艾滋病患者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副作用”——他们体内的艾滋病病毒似乎被消除了,并且在停用抗艾药数月后仍未见复发。但研究人员仍谨慎地指出,目前认为艾滋病已治愈仍为时过早。 美国波士顿布莱根妇女医院当天发表声明说,这两名艾滋病患者患有淋巴癌,在接受骨髓移植前,体内艾滋病病毒很容易就可检测到,但接受手术8个月后,其体内就再检测不到病毒迹象。
“新艾滋病”肆虐美国 已有30万人感染
据报道,美洲查加斯氏病(锥虫病)正肆虐美国,估计已有逾三十万人受感染。该虫媒性疾病与艾滋病病毒(HIV)早期扩散的情况相似,故又称为“新艾滋病”。
华人学者发现人体对艾滋病感染的“警报器”
美国华人学者陈志坚领导的研究小组在新一期《科学》杂志网络版上报告说,他们发现一个能识别艾滋病病毒的受体。当人体出现感染迹象时,它就会“拉响警报”。这一成果对开发艾滋病药物与疫苗或许将有很大帮助。 陈志坚现任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教授、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他领导的研究小组用生物化学手段提纯蛋白质,找到了一种叫做的cGAS的酶。
澳大利亚科学家找到以毒攻毒的艾滋病新疗法
澳大利亚昆士兰医学研究所的科学家成功实现让人类细胞中的HIV病毒转而攻击病毒自身,取得艾滋病治疗探索的重大进展。该成果发表在最新出版的《人类基因治疗》杂志上。 科学家将正常情况下帮助病毒传播的一种蛋白质进行修饰,改造成一种“强效”抑制剂,然后把修饰蛋白导入人类HIV靶向的免疫细胞中。这种被称为Nullbasic的修饰蛋白质可8-10倍地抑制细胞中的病毒复制,从而达到遏制病毒传播的目的。
骨髓移植治愈两名艾滋病患者
27日在第19届国际艾滋病大会上发布的一项研究结果指出,两名为治疗癌症接受骨髓移植手术的艾滋病患者所感染的艾滋病可能已经被治愈。 这项由波士顿布里格姆妇科医院的丹尼尔·库里茨克斯医生领导的研究,分析了两名患有癌症的艾滋病患者接受骨髓移植手术的情况。两名男性均已感染艾滋病多年,此前曾接受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已完全压制了艾滋病毒繁殖,但在骨髓移植前仍有病毒处于潜伏状态。
世界艾滋病大会召开 人类抗艾迎来重大转折点
“如今是我们首次能够宣布:我们正处在终结艾滋病疫情的开始阶段”,7月22日在华盛顿召开的第19届世界艾滋病大会上,大会联合主席戴安娜·哈夫利尔在会前新闻发布会上这样说道。 这一信心来自于各种积极的数据和突破。
艾滋病实验室黑猩猩被囚30年重获自由
接种艾滋病毒和肝炎病毒的实验室黑猩猩在30年里首次看到阳光时,它们激动的相互拥抱在一起 德国电视台最近播放了一段画面,展示了一群被关在笼子里进行医学实验的黑猩猩走出“牢笼”的情景,这是他们在被接种艾滋病毒和肝炎病毒的实验室囚禁30年后首次看到阳光。画面显示,它们在在踏出房门时激动的相互拥抱在一起,面带微笑。 为能帮助这些黑猩猩从圈养环境中解脱出来,有关人士进行了持续14年的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