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感染及其死亡人数已经出现明显下降
随着更廉价、有效的艾滋治疗药物的问世,越来越多的人群开始接受治疗。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报告称,艾滋病死亡率已经从2005年的230万降低到去年的160万,新艾滋病毒感染数量从2001年至今已经下降了三分之一,降低到了230万。儿童感染的数字降低的更加明显,在2001年有超过50万新感染者,到2012年这个数字就已经降低至25万。
研究发现一种基因可抑制艾滋病病毒复制
英国一项最新研究发现,有一种基因可帮助抑制艾滋病病毒在体内扩散。研究人员认为,未来有望据此研发出新的、副作用更小的艾滋病疗法。 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自然》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将可引发艾滋病的Ⅰ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引入两个不同的人体细胞系中,其中一个细胞系中的MX2基因表达被“开启”,即基因可充分发挥作用,而对照组中这一基因表达被“关闭”。
生长在西伯利亚的神奇蘑菇有望治疗艾滋病
俄罗斯科学家表示,生长在西伯利亚的桦褐孔菌蘑菇可作为治疗艾滋病的新型药物 科学家认为,桦褐孔菌蘑菇对于治疗流行性感冒、天花和艾滋病十分有效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目前,俄罗斯科学家称,生长在西伯利亚的一种蘑菇可用于治疗艾滋病。 生长在桦树上的桦褐孔菌蘑菇引起科学家的关注,有望用于进一步科学研究。
科学家揭秘为什么“柏林病人”的艾滋病能够治愈
截至目前为止,只有一个人被认为完全治愈了HIV——他就是“柏林病人” Timothy Ray Brown。但是究竟是什么疗法治愈了Brown的艾滋病却没人能够说清楚。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设立“科研智囊团”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6月3日在日内瓦发布公报说,该机构当天设立了由科学家组成的一个国际专家委员会,专门负责为全球抗艾滋病事业提供科研咨询及建议。 公报指出,该委员会将为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开展的有关艾滋病的重点科研项目建言献策,并确保最新科研成果能被及时应用到全球抗艾滋病事业中,委员会还将为该机构调整全球抗艾滋病政策提供咨询意见。
第19届世界艾滋病大会在华盛顿闭幕
据新华社电,第19届世界艾滋病大会27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闭幕,与会各界普遍认为,只要加大财政、政治和科学方面的投入,在现有条件下还是有可能有效遏制艾滋病疫情。 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当天在闭幕式上说,目前已具备实现“无艾滋病一代”的可能性,全球各界所要做的就是“不断努力”。他说,尽管全球经济形势不佳,但捐赠国仍将资助全球抗艾行动。他呼吁接受抗艾捐赠的国家更透明地使用资金。
澳大利亚科学家找到以毒攻毒的艾滋病新疗法
澳大利亚昆士兰医学研究所的科学家成功实现让人类细胞中的HIV病毒转而攻击病毒自身,取得艾滋病治疗探索的重大进展。该成果发表在最新出版的《人类基因治疗》杂志上。 科学家将正常情况下帮助病毒传播的一种蛋白质进行修饰,改造成一种“强效”抑制剂,然后把修饰蛋白导入人类HIV靶向的免疫细胞中。这种被称为Nullbasic的修饰蛋白质可8-10倍地抑制细胞中的病毒复制,从而达到遏制病毒传播的目的。
时代周刊2012十大医学突破:新型艾滋病药物
综合过去近12个月在医学界所取得各种成就,时代杂志评出了2012年的十大医学突破,其中不仅有对传统观点的挑战,也不乏鼓舞人心的新型药物和技术。 1. “垃圾DNA”有大作用 “垃圾DNA”有大作用 以往认为,人体内98%的基因组序列都是无用的垃圾基因,如今看来这一观点已经过时。事实上,这些DNA才是遗传的中心,它们可以调节基因何时以何种方式发挥作用,以及如何高效生产出不同的蛋白。
突破性艾滋病新药:三名携带HIV婴儿被治愈
英国《每日邮报》网站7月1日发表题为《3名携带HIV病毒的婴儿在出生几小时后接种突破性疫苗终被治愈》的报道称,3名在出生仅几小时后就接受一种突破性新药治疗的婴儿被宣布不再携带艾滋病病毒(HIV)。还有一名婴儿在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