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地微生物种质资源库上线
近日,极地微生物种质资源库上线(https://www.chinare.org.cn/pmcc/)。首批200多株极地微生物信息已经实现完全信息标准化及公开共享。据悉,为了提高极地微生物资源标准化整理、信息公开,实现未来极地特色菌株资源服务共享,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极地微生物与生物地球化学团队和国家极地科学数据中心联合研发了极
中国学者公布莲基因组数据库
近日,武汉市园林科学研究院和中科院武汉植物园携手研发出破译荷花遗传密码的莲基因组数据库。日前,该数据库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公布,供各国荷花研究人员免费共享。据介绍,水生植物莲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开花植物之一。研究发现,早在约1.4亿年前蕨类植物和恐龙称霸地球的时代,在北半球许多水域已有莲的分布。武汉市园林科学研究院具有悠久的荷花研究传统与历史,目前收
研究公布水生植物莲的基因组遗传变异与表达数据库
莲为水生植物,俗称荷花(莲科莲属),莲的起源较早,对研究被子植物(有花植物)的起源与演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实际生产中,莲花色、花型丰富多样,且赋予了特殊的文化内涵,在园林景观中应用广泛;兼具食用、药用等重要价值,引发学界关注。基于此,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水生植物生物地理学学科组与武汉市园林科学研究院科研人员合作,构建了莲的基因组遗
中国农科院基因组所、国家基因库深化战略合作
2021年1月27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与深圳国家基因库签署“科研合作及开放共享”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农业资源的基因组学项目,在农业育种、植物系统发育进化、作物群体遗传学以及关键农艺性状的时空组学研究等方向上开展深化合作、进行协同创新研究及全面开放共享,引领深圳市生命科学领域突破发展。在风景怡人的大鹏半岛,有两所以“基因”为关键词的重要机
研究发布新的非编码RNA整合资源NONCODEV6数据库
长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s)是一类长度大于200 nt的非编码RNA。已有研究表明,长非编码RNA具有重要的调控功能,在植物和动物的生物学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此外,lncRNA还与人类一些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对lncRNA的注释、探索lncRNA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一些研究集中于lncRNA功能的探
两种竹类新种落户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
近日,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的种子大家庭迎来两位特殊的新成员——来自竹亚科玉山竹属(Yushania)和悬竹属(Ampelocalamus)的野外采集种子。在十余年来种质资源库收集的数万份植物种子当中,这批种子有其特殊的意义。中国是世界上竹类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在竹子的种类、分布面积、蓄积量、竹材和竹笋产量等方面居世界第一位。竹类植物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扮演着
FDA顾问委员会建议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HFpEF患者
诺华近日宣布,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心血管和肾脏药物顾问委员会(CRDAC)基于诺华提交的数据,以12票对1票的投票结果支持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诺欣妥)治疗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患者。投票的依据是:数据显示沙库巴曲缬沙坦在PARAGON-HF研究中存在缓解患者心力衰竭恶化住院和紧急心衰就医方面的疗效。如获FDA批准,沙库
沙库巴曲缬沙坦有望成为首款HFpEF治疗药物
诺华近日宣布,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心血管和肾脏药物顾问委员会(CRDAC)基于诺华提交的数据,以12票对1票的投票结果支持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诺欣妥®)治疗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患者。
留住希望的“诺亚方舟”——探访亚洲最大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
在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地下,有一座“热闹”的冷库。珙桐、喜马拉雅红豆杉、弥勒苣苔……包括许多珍稀濒危植物在内的上万种野生植物的种子,一同栖身于这座位于昆明的“诺亚方舟”。这处设施便是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全国唯一一座国家级野生生物种质库。穿过两重厚重的金属门,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陈列架,形形色色的种子分类整齐地躺在透明密封罐内。不管春夏秋冬,冷库温
研究人员建立衰老生物学多组学数据库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实现健康老龄化是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和科学问题。近年来,随着衰老相关研究成果的不断增多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的日益发展,衰老相关多组学数据层出叠见。然而,目前尚缺乏综合性的整合衰老生物学多组学数据的数据资源库。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刘光慧研究组、曲静研究组,与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国家生物信息中心)鲍一明研究组、张维绮研究组合作建立了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