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揭秘丙肝病毒躲避宿主机体免疫系统监视并诱发慢性肝脏感染的分子机制
2021年5月28日 讯 /生物谷BIOON/ --丙肝病毒(HCV,Hepatitis C virus)会导 -致肝脏发生慢性感染,从而导致不可逆的肝脏损伤和肝癌,目前研究人员并不清楚丙肝病毒逃避宿主机体免疫监视并诱发肝脏慢性感染的分子机制;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PNAS上题为“Hepatitis C virus modulates signal pep
Hepatology:机体血糖控制或与肝脏疾病进展之间存在密切关联
2021年5月20日 讯 /生物谷BIOON/ --相对于糖尿病状况而言,血糖控制是否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有关,目前研究人员并不清楚;而且目前也并没有已经被批准的药物来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但长期控制血糖或许会帮助降低肝脏疤痕和疾病进展的风险。日前,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Hepatolog
研究揭示肝脏miR-378调控血清总胆固醇的作用及机制
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研究员应浩研究组在Theranostics上,合作发表了题为Hepatic miR-378 modulates serum cholesterol levels by regulating hepatic bile acid synthesis的研究论文,并申请了两项专利。该研究揭示出肝脏miR-378调
将红细胞改造为人工抗原呈递细胞,有潜力治疗一系列癌症
2021年5月21日讯/生物谷BIOON/---T细胞通过T细胞受体(TCR)对癌症抗原的特异性识别,在抗癌免疫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近年来,旨在操纵或模拟T细胞反应的方法(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已成为抗癌治疗的一个重要焦点。然而,与这些治疗相关的局限性(包括致命的不良反应和某些情况下的抵抗性产生),以及自体CAR-T细胞所需的复
Nature:新型人工智能系统或能改善多种人类复杂转移性癌症的诊断
2021年5月7日 讯 /生物谷BIOON/ --原发不明癌症(CUP,Cancer of unknown primary)是一组非常神秘的癌症诊断形式,即肿瘤起源的主要原发性位点并不能被确定,这对于科学家们而言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因为现代的治疗方法主要针对原发性肿瘤;最近的研究集中在使用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来识别肿瘤的起源;然而基因组的检测并不总是能奏效,而且
柳叶刀子刊EBioMedicine:人工智能鼻息肉病理诊断最新成果
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杨钦泰教授(通讯作者)团队联合清华珠三角研究院韩蓝青教授(共同通讯)和任勇研究员(共一),我校附属第三医院病理科邵春奎教授和陈健宁教授(共一),中山眼科中心林浩添教授、附属第五医院洪海裕教授、附属第七医院孙悦奇教授等,在柳叶刀子刊EBioMedicine在线发表了“Artificial intelligence fo
利用X线胸片人工智能诊断新冠肺炎的研究成果在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发表
近日,孙逸仙纪念医院副院长林天歆教授团队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发表题为“A deep-learning pipeline for the diagnosis and discrimination of viral, non-viral and COVID-19 pneumonia from chest X
Mol Sys Biol:科学家成功调节肝脏中有害脂肪物质的水平 有望实现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
2021年4月19日 讯 /生物谷BIOON/ --有高达三分之一的挪威人都携带有脂肪肝突变,而这种突变并不是由酗酒所引起,这种疾病被称为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同时其也是西方国家人群中最常见的肝脏疾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主要特征就是肝脏中脂肪的堆积;在某些人群中,脂肪在肝脏中的堆积会导
Nature:利用真实数据和人工智能评价肿瘤临床试验的入组标准取得进展
在药物开发过程中,人类的临床试验是必要的步骤。临床试验的入组标准是导致临床试验低入组率的一个关键障碍。例如,研究发现约80%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不符合临床试验的标准。结果,86%的临床试验未能在目标时间内完成招募受试者。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认为,临床试验入组标准任意排除患者,应简化和扩大。美国FDA也强调,在没有确凿的临床证据的情况下
Science:人工设计抗体分子的组装与模块化
抗体分子目前被广泛用于临床治疗和科学研究,因为它们可以特异性地针对不同靶标。 通过将抗单个抗体分子聚集装配,往往能够起到提高结合功效的效果。